群众路线是胜利之本

发布时间:2022-09-0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张树忠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留在南方八省14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下山整编为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新四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组建地方民主政权,大力实施利民工程,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生死相依,部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

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南方红军游击队面对国民党的重兵清剿,在缺衣少粮的恶劣环境中,在被分割、包围和封锁的不利状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党给予他们的任务。总结三年游击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各游击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建立起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由于敌人的封锁,红军游击队被围困在山里,粮食吃光了,只能挖野菜充饥,有时找不到野菜,只好吃树皮,吃草根,啃竹笋。为了帮助游击队,当地群众把省下来的粮食、食盐,以及弄到的药品、报纸等,或装在用来担柴的竹竿里,或放在鱼篓里,傍晚下山时,把这些东西放在事先约定好的隐蔽地点,夜幕降临后,游击队派人前去取回。在大柏地乌溪,地下党组织群众把大米放在棺木里,假装送葬,披麻戴孝,吹吹打打,把粮食抬上山。由于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游击队顽强地坚持山上斗争,顺利地渡过难关。

闽赣边桃古游击队队长张开荆非常重视群众工作,他通过地下党和进步群众,在山下的许多村庄都建立了交通站和联络点,人民群众舍生忘死为游击队送情报,掩护游击队员脱险。一次,钟春山等5名游击队员到兰田村侦察敌情,村子突然被保安团包围,保安团把全村男女分开,强迫妇女去认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没有人认领的青壮年男子就当作游击队员加以杀害。正在这危急关头,女青年李翠华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机智地将5名游击队员认作自己的丈夫领回家中,使他们脱离了危险。在赣南游击区,有一位山民,当敌人搜山时,他的孩子惊哭了,但为了游击队伤病员的安全,他忍着泪水用衣服捂住自己孩子的口鼻,不让其发声,结果当敌人离开时,发现孩子已被闷死了。这样可歌可泣的事迹,充分表现了革命群众对红军游击队的无私支持,正如陈毅在诗词中所写的: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被分割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提出了不怕死、不动摇,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斗争到底,胜利必属于我们的口号。如闽北游击区,从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出发,处处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并让群众在斗争中得到实际利益。如改打土豪为向土豪筹款,改分田地为减租减息,红军到外地游击,将打土豪得来的物资、粮食分给游击区的群众等。这些具体措施和方法,激发了游击区内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不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支援与保护红军,为红军筹集食物,安置伤员,向红军通风报信。敌人强迫群众带路搜山,群众就故意走弯路、绕圈子,避实趋虚。红军游击队在群众紧密配合和大力支援下得以生存、发展,人民群众是三年游击战争坚持并取得胜利的根本。

我为百姓打鬼子,百姓待我似家人

1943318日拂晓,正在刘老庄休整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准备转移,突然枪声大作,逃难的群众不断涌来,日军第十七师团1600多人,以铁壁合围之势,直扑过来。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兵力悬殊,敌众我寡。但是为了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数千群众紧急转移,四连82名指战员迅速投入战斗。硝烟弥漫,枪炮轰鸣,在猛烈的炮火下,连长白思才右手被炸断,仍然坚持指挥;子弹打光了,一排长尉庆忠主动请缨,冒着枪林弹雨到鬼子尸体上去捡,不幸中弹牺牲……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坚决拖住敌人,确保人民群众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从拂晓到黄昏,四连浴血奋战12个小时,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高度评价刘老庄连英雄群体的历史伟绩,称赞他们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1941年初,日伪军逐次推行清乡方案。19434月,沿清乡区的边沿,构筑起了数百里的竹篱笆封锁线。竹篱笆的封锁使新四军的活动受到限制,也给当地民众带来灾难。当时有首民谣:竹篱笆,硬分家,南边田,北边家,良田荒芜没法种,种好的粮食吃不到它。为彻底粉碎敌人图谋,194471日夜,新四军苏中四分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火烧竹篱笆行动。在主力部队掩护下,沿途数万群众,在近300里长的封锁线上联合行动,把日伪的清乡计划,彻底送进了火海。

1941年,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部队的几十名伤员留在阳澄湖畔养伤,康复后,他们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坚持抗战,发展成为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一部。后来这段故事,被改编成现代京剧《沙家浜》,如今在当地茶馆,人们还能经常听到这些熟悉的选段。当年的华中根据地,处处都是沙家浜,根据地人民以自己的牺牲和智慧为新四军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援,新四军中也发生了许多视百姓如父母、爱人民如手足的故事。

多为民众办实事,军民鱼水一家亲

亲民爱民,军民同心,是新四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陈毅当即发出公告: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必须严整部队纪律,不侵犯抗日人民的一针一线,不拉夫、不派款、不扰民。他在高淳的一次干部大会上风趣地说:小伙子和姑娘相亲,第一印象很重要。我们和江南人民第一次见面,也要给江南人民留下一个好印象。此时,正是夏收夏种季节。第二天,陈毅就带着部队帮助群众收割麦子,车水插秧。就这样,新四军帮助老百姓干实事,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在淮北根据地,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政府卫队保卫政府乃是义务,下联是人民护兵爱护人民原为本分,横批是拥政爱民。春节来临前,彭师长带领战士帮助群众扫地、挑水、贴春联,就在战士们等着吃年夜饭的时候,彭雪枫命令吹起了紧急集合号,带领部队走出村庄,在村子西南的一个水洼地里呆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全身落满霜雪的官兵们再回到驻地时,村里的人们才明白过来,为了让老百姓过好年,等过完年部队才回来吃窝窝头。像这样的故事,在华中抗日根据地还发生了许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守为民初心、落实惠民之策、多行利民之举,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新四军纪念馆)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