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之路

发布时间:2022-09-0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周晓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加剧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缓解和消除三重压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思路与方向。

用实体经济抵御发展不确定性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助力经济稳增长。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和路径是实体经济现代化。实体经济通过资源配置创造财富,物资和信息因产业载体运转而得以循环,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都离不开实体经济,因此振兴实体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才能保持经济竞争力。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发展安全性。构建基于市场反应的响应调整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协商、参股、收购等形式控制上游原料价格和供应,降低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成本和供应波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推动行业内交流合作,加快构建企业和社会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大对自主可控环节优质企业的关注,设立市场纾困基金,防止其因资金链断裂等重大风险被外资收购,同时优化现有产业链。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障发展空间。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好制造强国战略,首先思想上重视制造业,保持优势地位不滑坡;其次政策上通过划定工业用地底线,保住制造业发展空间。

着力培育优质本土企业。倡导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隐形冠军企业阵营。鼓励激励企业通过收购和兼并等方式,打通国内外技术和销售环节,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供应链产业链竞争能力。

用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优势

加大基础学科投入力度。加大基础研究资金和政策投入,积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开创01的原创性成果。推进科技开发合作,国家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地方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参与国家重点专项。整合政策和资金,超前布局前瞻性技术研发,形成技术攻关链条,面向全球揭榜引才,加快掌握一批杀手锏技术。组建重大创新功能载体,以科学布局为原则,建设区域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引领性、原创性创新成果,持续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构建创新资源集聚平台。统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完善各种创新要素参与的利益分配机制。布局创新链,组建法人化产业联盟,搭建多层级多主体的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从安全角度打造完整战略性创新链和产业链。将科研基础设施向民企开放,鼓励支持企业为主体的各类创新活动,加快形成多领域、高水准、有活力的产业公地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通过明确未来市场的需求趋势及结构特征,为后发企业技术赶超创造独特的市场机会。从产业实践看,在创新领域实施政府干预是世界科技强国的通行做法。加强政府在核心技术原始创新中干预的有效性,给予创新型企业充分的科研支持,并长期有战略性、针对性地实施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公共政策,使之成为未来扶持我国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的重要内容。

用数字经济撬动快速转型发展

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法律,加速部署5G网络建设,推动5G融合应用向纵深发展,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和智改数转行动,加快数字化协同平台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核心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进数字产业化,拓展数据资源市场化应用。加快数字技术的底层技术研发,打通数据梗阻,加快数据的流通汇聚,构建公共数据深度共享机制。加大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丰富拓展应用场景,利用数据要素不断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据资源市场化的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数字经济产业进一步集聚。

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通过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巩固市场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收益。一方面,数字平台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距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获悉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创新产品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服务消费者。另一方面,数字化赋能产业链,有效加强了创新型企业与链主企业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之间的沟通效率。

用融合发展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

推动产业生态融合发展,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集聚产业创新和发展要素,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探索实施链长制等工作机制,对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行一链一策”“一群一策,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更好发挥政府、平台及创新资源在产业链建设中的作用,以区域协同创新为机遇,推动区域主导产业和链主企业形成较强的根植性和带动性。

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以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为突破口,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国家区域战略。打破行政壁垒,推动都市圈积极联动构建共融共生的合作机制,优化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布局,通过重大事项协同机制提高区域战略协同能力,通过创新要素集聚和生产要素流动提高生产力,通过分工协同构建区域新发展格局,提高空间生态修复能力和城市更新水平。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和韧性。通过供需端两侧扩大内需,促进传统消费扩容提质、新型消费加快成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力量从工业到建筑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有机延伸。推进建筑业向绿色、智能化和集成化发展,实现农业育种和农业机械现代化,加快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发展。

推动资本产业融合发展,规范和引导资本有序发展。现代产业具有大投入特性,需要资本有效配置引导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大量集聚,帮助知识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监督资本健康合规发展,引导资本发挥生产要素作用,防止资本肆意扩张侵占实体经济发展空间,防止金融发展过快导致资本空转,真正为现代产业强力赋能。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