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紫砂为舟一生何求

发布时间:2023-01-03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张 杰    

顾景舟(1915-1996)是近代紫砂工艺大师,其作品具有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顾景舟说过,若将紫砂比作一条船,年轻时,我为它拉纤,是个卖力的纤夫;中年时为它撑篙,当是橹公;一直到晚年,才为它掌舵。回首平生,我把一生都献给了紫砂。在顾景舟看来,自己的一生少年仿,中年创,晚年变。

顾景舟出生于宜兴紫砂世家。少年时在宜兴东坡学堂学习,同时随同其祖母、晚清壶艺高手邵友兰孙女邵氏学习制壶技术。从他最初做壶时即显现出来一种独特的文人气质,并贯穿于其整个紫砂创作生涯之中。祖母去世后,他的父亲顾炳荣聘请储铭等三人到家任客师,顾景舟得以观摩储铭的制壶技艺。他制作的洋桶壶获得了同行先辈的称赞。在 20岁左右的时候,他被聘至上海郎氏艺苑,仿制历代紫砂名作。顾景舟的紫砂作品以茗壶为主,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圆器,随着其与书画界的交往,逐渐偏重光素器型的制作,最后是以几何形壶奠定其个人风格,展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他还与画家合作制壶,为紫砂壶的发展注入了现代美学理念,开创了紫砂茗壶造型的新意境,所享的声誉可比明代的时大彬。他视紫砂为生命,所创作的数十种壶型,无一例外都是精品。其作品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富于东方艺术韵味,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

好的作品要从源头上打好基础。顾景舟特别重视选择紫砂泥料。他认为,如果壶是活的,首先是从泥开始的。任何一件紫砂作品都需要用到泥料,泥料好坏直接影响紫砂壶成品的质量。紫砂原矿是自然的产物,但原矿只有经过人的加工才能成为制作紫砂壶的泥料。他认为,只有充分发挥紫砂的特性才能创造出有生命的紫砂壶。在顾景舟看来,紫砂之美包括形、神、气、态四个要素。形是指紫砂壶的形象,或者说紫砂壶的形状式样。神,即紫砂壶的神态,也就是通过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情趣。气,即紫砂壶的气质,既要方便实用,又要有观赏上的美感。态,即紫砂壶的高、低、肥、瘦、 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即使是壶款也不能小觑,因为印款之于紫砂壶,理如书画之印款,如果做不到相得益彰,那便是对艺术的作贱。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在顾景舟看来,形美了,有神了,壶上所有的附件就都贯气了,一旦贯气,壶的整体就有韵了。

高超的壶艺境界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修养。顾景舟极爱看书,古文功底深厚,他的作品显露出鲜明的文人风骨。他经常和徒弟们说:跟我的人,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只有不断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才能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创意理念。顾景舟从化学的角度对紫砂土的原料进行分析,这是传统紫砂艺人不曾了解也想不到的。他所涉猎的领域不仅限于传统文化,也包括国内外有关美学、造型、图案等知识。

重视紫砂古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顾景舟58 岁时还手抄了《阳羡名陶续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籍。他抢救并传承了本来数量就很少的紫砂文献,对于紫砂的传承、发展来说,意义非同小可。在 20 世纪 60 年代紫砂行业的低潮时期,他遍访各地的产区和博物馆,积累了丰富的文献材料。除了文献研究以外,顾景舟 1975 年起开始发掘研究宜兴地区的古窑址,如蠡墅村羊角山的宋代紫砂窑址,经过细致的考证,留下了许多珍贵资料。顾景舟围绕紫砂的历史沿革、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以及真伪鉴定等问题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他曾写作论文《壶艺说》《壶艺的形神气》《宜兴紫砂壶艺概要》《简谈紫砂陶艺鉴赏》《壶艺的继承与创新》等总计数十万字。其中还包括发表于 1987 年《砂壶》杂志上的《紫砂生产质量管理条例》。在弟子李昌鸿的帮助下,晚年顾景舟对传统紫砂器型进行了规范化的绘制,留下了一批造型图稿。他在76岁时还编撰了《宜兴紫砂珍赏》一书,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可以说,顾景舟在紫砂研究领域是前无古人的开拓者。

凭借造型和独特的线条来展现紫砂艺术。单靠造型美、线条美、色调美,就给予观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紫砂壶作为文化茶器,虚静才是最高境界。正如画家刘海粟所说,顾景舟壶的嘴和把,不是安上去的,是从壶里长出来的。他的壶艺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由方器入手,中期渐入佳境时侧重于光素器的创制,后期主要以几何形体的创作体现个人的风格。紫砂素器,包括石瓢、仿古、掇球、西施、井栏、六方、传炉、雪华等经典壶式。这些经典茗壶,无论方圆均以简约、质朴为其美学共性。顾景舟制壶都是采用上好的紫砂泥料,透气性强,胎骨坚致,色泽温润。顾景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全部纯手工制作,技艺高超。作为紫砂七老之一,人们往往称顾景舟为光素器的大师。顾景舟平生所制紫砂作品以壶为主,但却并不局限于此。从其现存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笔筒、花盆、水注、水盂、水杯等日用或文房器具。整体造型简单,条理分明,相较他制作的紫砂壶而言可谓毫不逊色。

追求线型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美观,尽显简朴大方的风采气质。顾景舟创制的提璧壶、上新桥壶、景舟石瓢等被奉为当代经典器型,是近现代素器之大成者。提璧壶是顾景舟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耗费时间最长、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代表之作、经典之作。此壶是光素器的巅峰作品,转起承合的线条体现了无与伦比的几何器形之美。提璧壶造型以微曲线组成,壶身的基本形态为玉璧形之放大,壶盖为玉璧实形,壶钮为一缩小璧形,提梁把凌空而起,以方寓圆,符合中国人天圆地方传统审美观。整体轮廓端庄周正,结构严谨,比例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线面简洁明快。上新桥壶造型古拙、姿容挺秀,线条明承暗合,转折适度,整器布局巧妙,别出心裁,气韵端庄稳重,转合之间极尽精微又浑然天成。此壶造型端庄、秀美、新颖脱俗,在柄的环状之上稍加改动即可安放拇指,又与壶盖钮相呼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设计巧妙。盖与肩部均以凹线、阶状分割空间,自上而下视之,有一环扣一环水波荡漾之感。顾景舟将紫砂壶艺中所蕴含的形、神、态都具体表现出来。咏梅壶以梅干为造型设计,壶嘴呈喇叭式,出水点注顺势而出,遒劲有力;壶把乘势而起,蜿蜒苍劲,端拿舒适。壶身点缀朵朵梅花,花瓣块面饱满,纹路清晰,雕塑技艺高超,气韵高雅,轮廓线条清新出尘,表现了梅花傲骨不屈的精神。他的创作手法师古而出新,造型合度严谨,线条如行云流水,壶身素净无饰。如此精湛无双的壶艺,让他成为了紫砂界的壶艺泰斗”“一代宗师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