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料有味的基层理论宣讲“盛宴”

发布时间:2023-01-03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 磊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基层理论宣讲是推进群众掌握先进理论的重要方式。新时代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让群众对先进理论感兴趣、愿意听、听得清、记得住,入脑入心入行,并非易事,要有很深的情怀,更要有合适的方法。

培养能手、优化组织,解决好谁来宣讲的问题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发挥宣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重点在于解决谁来宣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实践的复杂性、受众的差异性、利益的多元性、需求的高阶性,对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理论宣讲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理论性很强、要求极高的专业性工作,宣讲理论需要专业人干专业事,更需要专业人成就专业事。培养能手、优化组织,解决好谁来宣讲的问题,要着力打造高水平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充分发挥理论工作者、思政课教师、党校教师,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的专业作用,突出理论宣讲的权威性、系统性、深刻性。基层群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生动实践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参与者、受益者。让基层人讲基层事,不仅可以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冒热气,同时也让理论更有穿透力、说服力。要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积极性,发挥百姓名嘴、英雄模范、榜样典型等群体的特殊作用,讲出理论的创意和活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鲜活的,基层理论宣讲也应该是生动鲜活的。要发挥讲师团的组织作用,构建讲师团集体备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用集体的智慧促进个体提升。比如在团江苏省委青年讲师团举行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备课会上,思政课教师与党的二十大代表、新时代好青年、青年志愿者等一起交流碰撞,大家从不同视角讨论同一问题,较好解决了青年典型事迹感人但很难讲精彩、讲深刻,思政讲师擅长理论却不易打动人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优选食材、优化供给,解决好宣讲什么的问题

宣讲之内容犹如盛宴之食材,需要宣讲者走近需求侧、做强供给侧,根据宣讲对象和宣讲时机精心准备、认真挑选宣讲内容。对于理论宣讲而言,需要宣讲者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帮助群众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

优选食材、优化供给,解决好宣讲什么的问题,一是要聚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品质,讲准讲活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基层宣讲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讲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术语和概念,而是要联系实际,特别是基层群众的关心关切,既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清楚怎么看、怎么办,用实践和成就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二是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宣讲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宣讲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行,更要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实践中,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三是讲准讲活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用实实在在的成就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和历史经验讲清楚,特别是联系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和国际环境深刻变化,讲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思想味道”“时代味道”“百姓味道,以彻底的理论和生动的实践让群众信服。2022年,在梦想与担当——江苏省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中,通过寻访亨通集团、徐工集团,美丽乡村世业镇先锋村等,采用榜样对话、融媒体联动等形式,中小学生接受了一场沉浸式互动宣讲,用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一组组数据,展现8500万江苏人民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的壮阔历程,激励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仅网络观看就突破3000万人次,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创新工艺、掌握火候,解决好怎么宣讲的问题

工艺和火候是盛宴成功的保障。适当的传播媒介、合适的传播方法、恰到好处的火候是增强宣讲实效性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新时代让马克思主义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特别需要在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上创新工艺,掌握好宣讲的火候,避免形式大于内容,力求在生动中展现深刻,在轻松中回味无穷。

创新工艺、掌握火候,解决好怎么宣讲的问题,一方面是要做到宣讲方法得当,照本但不能宣科。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务求准确,宣讲过程中不能为活跃气氛而信口开河,更不能为吸人眼球而作任意解读。宣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讲无定法、贵在得法。马克思主义是讲道理的,但讲马克思主义,应避免就道理讲道理,而是要通过问题或案例讲道理,用小切口展示大主题。比如在回答我们党领导下的60万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打败有着精良装备的80万国民党军队时,我告诉青年学生,秘密就藏在纪念馆的一辆辆小推车里。没有543万民工的日夜兼程,就没有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对比和事实引导学生弄懂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道理,不仅提高了抬头率,而且提高了点头率。再比如,我多次以长江南京段的历史变迁为小切口,展示中华民族百余年从苦难到辉煌的历史大主题,从《南京条约》的苦难,到渡江战役的胜利;从南京长江大桥的自力更生,到南京港的勇立潮头;从不搞大开发到长江大保护,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让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起来、起来。另一方面是要掌握宣讲的火候,先用旺火抢占先机,再用文火久久为功。每逢中央召开重大会议和作出重大部署后,宣讲团队都要第一时间深入基层广泛宣讲,迅速掀起基层宣贯的热潮和高潮,但高潮之后不能退潮,而是需要文火慢炖、持续推进,让群众在宣讲者潜移默化的讲授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增强宣讲的实效性,最大程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陈 曦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