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4-01-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周 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将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推动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如何善用大思政课,推动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教育深度融合,更好发挥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回答的一个时代课题。

  将思政教育的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人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观也纷繁复杂,比如有的大学生追求工作钱多,活少,离家近,太小太远地方不愿去、报酬太低太累的工作不愿意干等。要善用大思政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

  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大我”与“小我”。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大思政课的丰厚资源。思政教育要善于利用党史这个丰厚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生活、回报社会、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懂得奉献社会,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正确认识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明确个人的价值只有同社会的价值相结合才有意义,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感。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大我小我的关系,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主动投身艰苦地区、重点领域等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在就业竞争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思政教育要通过讲解先进模范人物艰苦创业、不屈不挠的事例,鼓舞激励大学生增强心理素质,理性看待工作生活和人生中的困境和挫折,乐观面对客观存在的就业竞争,树立自信心。思政课教师除了课堂上授业解惑以外,课下还要多与学生交流,通过走访、谈心谈话等形式,广泛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的就业心态,从学生思想需求出发,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解决就业实际问题,让思政教育效果落到实处。

  将思政教育的知识资源融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思政课内容系统全面,涉及中国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全方位读懂中国。了解中国、了解社会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前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和实践是帮助大学生读懂中国的两条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思政小课堂,帮助大学生了解当下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大学生成才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在社会大课堂,要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近距离感知中国,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全方位提升就业能力。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聘时,除了专业能力达标之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人际交流表达能力、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诸多非专业素养。一方面,思政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拓宽文化知识面,增加文化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在思政教育中设计丰富多彩的就业实践活动,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就业指导,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院校可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设计就业创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等内容,以多元化实践锻炼大学生就业能力。

  将思政教育的思维方法融入大学生就业实践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重现象轻本质、重外因轻内因等不良倾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大学生科学规划就业提供了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善用大思政课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择业就业创业。

  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大学生科学把握当前就业形势。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融入就业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当前就业形势。就业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经济稳中向好,企业招聘需求增加,求职者也将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要坚定求职就业信心,增强社会认知、市场认知、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要引导大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分析就业前景,合理设置就业预期,能够正确把握随时到来的就业机会。

  统筹内因与外因,引导大学生更好贴合市场需求。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新形势下,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系统观念,从”“两个方面更好贴合市场需求。一方面,大学生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使自身的专业能力过硬,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同时提高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外在条件对于求职就业的影响,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等能力,保持诚信谦和的态度,使自己更加贴合市场对求职者外在素质的要求。

  总之,思政教育对就业教育具有多层次的现实价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需求,深入挖掘大思政课中的有益因素,更好推动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

  责任编辑:汪娅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