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赋能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郎跃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近年来,涟水宣传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好涟水丰厚独特的曲艺资源,先后创排村官三部曲”“党员三部曲等一批精品力作,被誉为淮剧涟水现象,被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向全国全省作专题推介。曲艺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涟水标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小剧种激活大能量。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文化强国战略部署,将曲艺工作纳入十四五文旅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相继建成曲艺馆、非遗馆、文化馆、周末书场、曲艺传承基地等30多个标志性场馆和曲艺阵地。同时,着重围绕发挥涟水淮剧小剧种本土优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出台《关于强化思想引领实现文化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培养名家打造精品名作工程的意见》等文件,设立300万元双名工程专项资金和五岛湖文化奖,为曲艺阵地建设、活动开展、剧目生产、培训交流、传承保护等提供必要保障。全县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创作积极性、主动性,县淮剧团依托淮剧展演周、乡村大舞台等平台载体,年均组织展演、巡演120场以上,推动淮剧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不断用优秀文艺作品感召人、鼓舞人、启迪人。淮海琴书、淮海锣鼓、清涟小调等地方曲艺表演团队也自觉担当起党的政策宣传队、先进文化播种机的光荣使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磅礴力量。

  二是融入时代气息,小切口突显大主题。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在打造曲艺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涟水县始终坚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用丰富的文艺作品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弘扬主旋律,唱响最强音,切实做到重要节点有精品、重大主题不缺位。其中,村官三部曲主创人员深入260多个村庄采风采访,与群众同吃同住,生动塑造了大学生村官、留守村官、扶贫村官三代主人公的不同形象,描绘了苏北农村十多年的进步与变迁。党员三部曲首部曲《村里有个憨哥哥》以抗疫为主题,挖掘党领导人民众志成城抗疫的生动实践,着重表现基层党员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质朴情怀;第二部《村里有个管得宽》将视角投向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移风易俗,对农村脱贫致富后如何实现精神脱贫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探寻与演绎。小戏《芝麻官钻笆斗》表现基层干部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充分展现了党员干部的优秀素质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硕果。正是在用时代主题构筑作品厚度、以群众心声体现作品温度、靠精湛艺术打磨作品精度的过程中,涟水戏曲艺术引发了观众共鸣、获得了市场认可、成就了精品力作、攀上了文艺高峰。

  三是积极改革探索,小团队逐梦大舞台。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戏曲艺术面临活力不足、人才断档、市场萎缩等现实困境。涟水坚持用改革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立足地方小曲种的特色优势,在题材规划方面,每年年初召开诸葛亮会,每半年组织一次题材规划会,形成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创作一批的梯次结构。在作品创作方面,坚持戏为农民写,笔跟时代走,突出农村大舞台,凸显农民主人翁,注重从老百姓生产生活中抓取活鱼,用土味作品引发观众共鸣。同时,打破行业壁垒和体制障碍,探索采用剧组制形式,吸引省内著名编剧加盟,补齐编剧人才短板。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剧团演员搭建实践锻炼的舞台,每年200多场演出中,主要角色全部由县剧团演员担纲,不断磨练演员演艺水平。先后筹集120万元委托扬州艺校、淮安艺校培养淮剧学员18名,为剧团注入新鲜血液。实施名师带徒计划,遴选学员拜资深专家为师,实行一对一传帮带,精进专业能力水平。凭借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涟水闯出了一条基层院团传承发扬传统戏曲的当代道路。目前,县淮剧团拥有国家一级演员2名、二级演职员9名,先后获得上级奖补资金近900万元,年均收入超50万元,不仅成功打造了文艺涟军,更实现了以文养文的正向反馈。

  四是深化引领传承,小杠杆撬动大未来。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多元化。涟水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星级评定、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社会领办、创办各类艺术团体,南集淮剧团等78个文艺团体应运而生,涟水琴韵曲艺社、百姓大舞台歌舞团等8个曲艺团队获评省级优秀文艺团队,曲艺事业呈现千帆竞发的蓬勃态势。策划举办曲艺戏曲大赛”“曲艺周周见”“曲艺村村行等系列活动,创新开发文艺安东网络精品库、线上曲艺馆等数字平台,从文化广场到剧场书场,从电视媒体到短视频平台,到处活跃着曲艺人的身影。此外,立足文化传承发展,以文化旅游资源普查为契机,建立起16大类303项非遗目录,重点对琴书、工鼓锣、莲厢等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发掘,收集整理作品50多件,淮海琴书、淮海锣鼓成功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同时,在全县10多所学校建立传承基地,相声、快板、小品等辅导人员深入学校,培养曲艺未来之,不断彰显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形象。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奋进号角。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推动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厚植以文铸魂、以文聚力、以文化人、以文弘业的特色优势,既大有可为,更势在必为。涟水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创作更多叫好叫座的优秀作品、锻造更强能创会演的人才队伍、开拓更广多演常演的市场空间,切实用无形力量改变城市气质容颜,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县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全力为时代画卷铺就人心底色,为跨越赶超熔铸精神支撑。

  (作者系中共涟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臧金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