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清廉的“三汤巡抚”

发布时间:2021-01-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吴光祥    

汤斌(16271687),清朝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曾任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负责编修《明史》。他一生勤政清廉,所到之处弊绝风清,政绩斐然。他体恤民艰、生活清苦,每日三餐以豆腐清汤为肴,不沾荤腥,百姓送雅号豆腐汤。也有人尊称他三汤巡抚,意思是为官清正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黄连汤,益属民、复元气如人参汤

勤政实干 潜心修史

明末农民起义,在战乱环境下成长的汤斌感受到了世道艰难、民生困苦,立下为国为民的心愿。1648年,汤斌参加乡试中举人。1652年,汤斌入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进士及第,选宏文院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从此,汤斌开始了廉洁为官的人生之旅。

1655年,汤斌赴任陕西潼关道副使。为不惊扰地方百姓,他买了三匹骡子,主仆各骑一匹,另一匹驮着两床破旧被褥和一个书箱。来到潼关,主仆二人说明来由,却引起守关官员的怀疑。其中一人脱口说道:行李简陋,人马俱瘦,你哪像新官上任啊!就是把你放在锅里煮,也煮不出官味来。汤斌于是拿出当朝牌票、名帖、凭文,守关官员看后目瞪口呆。

到任后,汤斌了解民情,打击豪绅,处理弊案。在潼关各州县严厉整治土豪劣绅、地痞流氓,招徕流民回乡屯田开荒,头三年免征租课。同时,实施保甲联防,缉拿盗贼;建立义仓,以备荒欠;创办社学,教民以德等。汤斌还亲自接待过往境内的清军,不使他们扰乱地方。他稳定社会,使民情有所诉、民意有所达、冤情有所伸,土豪劣绅不敢再作恶,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当地百姓都称他汤青天。潼关的人口在一年多时间由不足300户增至数千户。

汤斌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汤祖契对诗经有很深的造诣,曾手抄《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教授课业。良好的家庭教育为汤斌的人生和为官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汤斌曾拜孙奇逢为师,并与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研读宋明理学。1679年,康熙下诏举行科举考试,汤斌前去应考,一举拔得头筹,授予翰林院侍讲。1682年,汤斌任《明史》总裁,2年后升任内阁学士。在史学研究方面,汤斌极为推崇陈寿,始终以《三国志》为楷模,做到尽去繁枝,独存劲干,颇为实用。他一生写下了数十万字的明史稿。《明史》修撰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在修撰过程中,汤斌本着尊重史实的原则上书,要求把明朝的抗清忠义之士编入史册。汤斌呕心沥血,1686年编纂并修改出了《明史》天文志、历志和列传数卷。由于汤斌等人的努力,《明史》成为史学界公认的修撰得比较好的一部史书。《明史》之后,汤斌撰写史稿书札难以记数。今天保留下来的尚有太祖本纪4卷、后妃传1卷、历志3卷、列传12卷,共约20卷,计40余万字。

化民为俗 多方救赈

1684年,江宁巡抚缺员,朝廷大臣已推举了其他候选人。康熙十分了解汤斌的为人,他说,我听说汤斌有高尚的操行,可以担任江宁巡抚。汤斌赴任时,仅一老仆相随,行李很少。当时江苏虽然富庶,却充满奢靡之风。汤斌在任两年多,大力整饬民风,严禁伤风败俗的行为。汤斌得知苏州城西山上的五通神祠,远近闻名,却是一座有肉山酒海之称的淫祠,以巫术欺骗百姓,借机淫掠妇女。汤斌果断下令将其捣毁,并收缴五通神祠的各类神像,凡是木头做的就烧掉,土塑的就沉湖,同时还依法严惩五通神祠里的人员。汤斌又下令各州、县将所有类似的祠庙全部毁掉。当地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1685年,扬州一带大旱。汤斌下令各县打开官仓救灾,又发动全省官员踊跃捐款捐物,但还是杯水车薪。于是,汤斌下令江苏布政使从国库拨出存银5万两,派人到盛产稻米的湖广一带采购大米。当时,有人劝他说:动用国库存银事关重大,不经圣上批准,将来降罪下来,恐怕担当不起。汤斌说:如果等圣旨下来再取银买米,恐怕老百姓早就饿死了,还有什么用呢?我想圣上一向爱民如子,不会降罪。如果降罪,由我一人承担。我以一官而能救得千百万百姓的性命,死而无憾!

廉洁自守 直言敢谏

在巡抚任上,汤斌清廉律己,从不收受各种馈赠礼物。一次汤斌生日,当地士绅知道他不收礼,特地订制一扇寿屏为他祝寿。汤斌坚决不收,下人告诉他寿屏上有著名文人汪琬做的寿文。汤斌就叫下属抄了寿文,仍将寿屏退还。

汤斌不仅自己生活清苦,也严格约束家人。据史料记载,其夫人暨诸公子衣皆布,行李萧然,类贫士。而其日给惟菜菲。有一次,汤斌翻阅家中账册,发现上面记载买过一只鸡,他十分恼火。问明缘由,知道是大儿子买的后,立即让儿子当庭跪下,斥责道:你以为苏州的鸡像河南那么便宜吗?要吃鸡,就回老家吃去!读书人若不吃菜根,也就无法自立!汤斌还令儿子跪诵《朱子家训》,养成勤俭习惯。随后,汤斌便将大儿子送回老家河南睢州。

1686年,康熙为太子择辅导臣,朝臣荐举汤斌,康熙说: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于是,授予汤斌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汤斌离任赴京时,带回的东西,除增加了一部二十一史之外,仍是赴任时携带之物。其夫人所乘的轿子很破旧,不时有败絮露出。苏州百姓见了,深为感动,民众更是哭泣挽留,罢市三天,焚香送别。当地百姓还集资在苏州为汤斌建有生祠,并在家中悬挂汤斌肖像,以表永远纪念。

16875月,灵台郎董汉臣上奏章指责时事,语言触及当权的人。康熙皇帝让朝中大臣商议,负责此事的官员明珠很害怕,担心自己承担罪责。大学士王熙说:这是市井小人胡言乱语,应立即斩首,事情就可以完结。后来,汤斌也赶到朝廷,其他官员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汤斌据理力争地说道:董汉臣根据诏旨议论朝政,没有处死的理由。大臣们不敢讲而小臣敢讲,我们应该自我反省啊!康熙最终赦免了董汉臣的罪。

同年1011日,汤斌病逝于工部尚书任上,终年61岁。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朝代,汤斌去世时,家产仅有俸银8两,其友徐乾学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1733年,汤斌被选入贤良祠受祀;1736年,乾隆赐予汤斌谥号文正1821年,汤斌得以从祀孔子庙。

汤斌曾自题对联君恩高似天,臣心直如矢,以示自己为官清廉的决心和抱负。汤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虽身居高位,仍自守以廉。他身后留下的是一世清名、两袖清风。后人有诗赞道:日食三汤本姓汤,心怀美德自然香。为官甘吃人间苦,乐得万民享福康。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张李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