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满泥土 心中沉淀真情

发布时间:2021-01-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刘 林    

 

20156月,我被泰州市委组织部下派到省定经济薄弱村姜堰区张甸镇沙梓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过去是把文章写在报纸上,现在要把初心写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当月,在参加孩子学校举行的成长仪式时,我和儿子有了一个约定。亲爱的宝贝,我们父子俩来打个擂台,好吗?在今后两年的时间里,爸爸一定会踏实工作,力争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你呢,也要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以优异成绩迈进初中的校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两年后,我的驻村期满。当时村里的产业刚刚起步,脱贫攻坚处于关键节点,如果马上离开,会对村子的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于是,我选择了继续留任。这一留就是连续两届,并兼任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如今,5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扶贫初心之花绽放在沙梓这片热土上。我因村制宜确立的党建强村、民主管村、产业兴村、依法治村、以德润村工作思路,助力沙梓这个昔日的省定经济薄弱村不仅脱贫摘帽,而且成为泰州市乡村振兴典型村。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规划激活一潭死水

你怎么到那个又贫穷又复杂的地方当第一书记,你哭笑不得的日子在后头呢……”听说我要到沙梓村担任第一书记,镇里的朋友打来了电话,提醒我赶紧找组织部门通融一下,调换一个好点儿的村。

组织部下派第一书记的意图,就是让第一书记到基层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越是艰难复杂的地方越能锻炼人。电话这头,我信心满满地回答道。

到村任职不久,如朋友所说,尴尬事接踵而来。一些村民在个别村干部的授意下,要求我处理搁置了十几年的邻里矛盾;办公室里经常聚集一拨又一拨的上访群众,拍桌子打板凳是家常便饭。有一天中午,一位村民因五年前的邻里土地矛盾之事锁了村部大门,直到下午近两点钟,我和几位村干部才被派出所民警解救

面对复杂的村情和紧张的干群关系,我边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边组织村两委成员、乡贤能人等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汇聚建设沙梓的正能量。

通过开展外出参观考察、主题大讨论、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活动,最终确定以扎实推进党建强村为突破口,以组织力量不断强壮乡村根基,进一步强化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此,村党总支出台了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目标实绩考核、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责任追究、村集体用工审批等一系列制度,采取绩效考核、民主评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制度执行不流于形式。

党建强起来,人心聚起来,乡村兴起来。架起干群连心桥后,我又召开了由村民和党员代表、五老代表和村干部参加的两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沙梓村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战略实施方案》,以网格化党建+工程创新引领村社会治理创新,以网格党小组和村务议事会引导党员和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全村成立三个党群服务站,站内设三个网格党小组和一个青年创业党小组,并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美德善行促进会、党员志愿服务队、小康互助组、乡贤参事会,开展党员承诺墙、党员积分管理、党员假日学校、党员和村民代表联户、党员提案、党员关爱、村民档案、村民直评村官等主题活动。

实践证明,沙梓村全面实施网格化党建+”工程后,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村民代表、五老人员发挥了政策宣传员、民生服务员、村务议事员、矛盾调解员、村务监督员的作用,切实改变了沙梓经济发展滞后、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纠纷和越级上访多等状况。几年来,沙梓村的信访工作考核在全镇名列前茅。

盘活资源,特色产业项目助摘贫穷帽子

在姜堰区,沙梓曾是穷出了名的经济薄弱村。2015年,村负债几十万元,经营性收入仅有5.08万元,都是扶贫资金投入区镇标准厂房后拿的租金,更谈不上发展什么特色产业项目。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在沙梓第一年的除夕夜,有好几个人在村里追着我讨债。新官不能不理前账呀!我陪着笑脸,招呼打个不停。没人在时,我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从那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千方百计发展产业项目,拿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绣花功夫,在沙梓这张白纸上大力发展村级经济,给2400多名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48月,占地7亩的原沙梓小学校舍被张甸中心小学出售,但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于是,我把盘活沙梓小学资产工作摆上头版头条,边走法律诉讼程序,边到市区纪委、国土规划、住建等部门协调沟通。历经两年多时间,终以64万元的价格回购了原沙梓小学土地和校舍,并将土地性质确定为村集体土地。捧回了第一桶金后,我又多方筹资450万元新建了4412.96平方米的脱贫攻坚标准厂房,仅此一项就增加村固定资产近千万元。


在爆米花玉米种植基地查看玉米长势 作者供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了招引产业项目落户,我仔细梳理了当记者时积累的人脉资源,走出去、托关系、寻项目。2018年春节前,我的母亲患病去世、岳母猝死、妻子遭遇重大车祸住院,忍着巨大悲痛的我一边妥善处理好家事,一边马不停蹄地到兰考、无锡、徐州等地考察项目,身体一下子瘦了十多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我招引的无锡一家贸易公司租用村标准厂房,创办了食品公司。该公司成为为全国10000多家电影院线提供爆米花、薯条、奶茶、咖啡和罐装水果等产品的供应商。同时,我还成功招引了500万元的生态农业项目和藤椅加工富民项目,使沙梓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了61.27万元,走在了全镇前列。

可喜的是,食品公司除了交纳标准厂房租金外,每年的纳税也给村带来收入,并吸收了25名本村和外村贫困村民进厂打工。几年来,我多渠道上争项目资金300多万元,主要用于脱贫攻坚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土地流转的设施配套等,带领沙梓村走出了一条土地流转出效益、特色产业增收入、项目建设惠民生的发展路径。

201912月,姜堰区委在沙梓村召开了通南经济发展区项目工作观摩会。蓦然回首走过的脱贫攻坚之路,是项目建设给沙梓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村民一张张的笑脸见证着苦尽甘来。

乡贤给力,为民实事工程绘就美丽家园

经济薄弱村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我认为,应该本着不花钱也办事,少花钱办大事,筹集钱办好事的理念,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扶持,而应是依靠社会和乡贤力量,用市场和项目去激活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社会要素,使之有序流动,努力打造生态型、田园型、文化型、产业型的村庄环境。

今天的沙梓因您而骄傲,明天的您会因沙梓而自豪。恳请您助力红色沙梓纪念馆早日建成,出资出力,献计献策,功德碑上将会刻下您的大名……”2020年初,我怀揣《致沙梓乡贤的一封信》,踏上了拜访乡贤能人的征程,用真情激发他们回报家乡的热情。

我从村民最迫切需要的事做起。牵头成立了乡贤参事会,着力以村集体出一点、村民筹资筹一点、区镇奖补一点、发动乡贤能人捐一点、废物利用省一点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重点在拆、清、整、修、建、管六个字上做文章,全村开展清洁河道、清洁家园、清洁路道等五面清洁整治行动。

我们提出将河道作为大景观、大水系来打造,努力形成田在林中、村在绿中、美在河中的田园风景线。在一位乡贤名人的关爱下,前期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四条河道清淤、护坡、绿化和建桥项目,已被列入姜堰区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另一位乡贤能人也表示出资10多万元,修建一条长400米、宽6米的水泥道路,从而彻底解决四个组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刘书记,这些年承蒙村里的关心照顾,我生活得非常开心,我愿意尽微薄之力去帮助困难学生。看到乡贤能人纷纷回报家乡,孤寡老人鲍某找到我,表示捐资5000元设立助学基金。目前,沙梓村内外乡贤能人已筹集善款近10万元,慰问40多户贫困户。

为走出一条具有沙梓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20196月,村两委在全村每15户海选了一名村民代表,制定了《村规民约》,每户在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上签字,每户建立一份《村民档案》。

村民刘某、鲍某两家因建房发生矛盾,并多次拨打110。我知情后,召开了由老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村干部参加的美德善行促进会,让两位村民在说理公评的过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两人最终握手言和。通过宣传教育、强化指导等方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议事会、美德善行促进会、党员志愿服务队、乡贤参事会等为平台,引导村民自觉遵守行为规范,使村里的一切事务由民做主

(作者系泰州日报记者,姜堰区张甸镇沙梓村第一书记、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