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护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冯 俊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新基建的关键支撑,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推动化工、钢铁、纺织、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江苏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化工产业具有大耗水、大运量、大进大出的特点,江苏2/3的化工产能集聚在沿江地区。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实施“263”减化、化工企业四个一批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沿江化工园区和企业整治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十四五,我们要进一步破解化工围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安全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从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岸线复绿。合理布局是实现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关键。一是加大区域布局调整力度。全面落实《江苏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持续扩大百日攻坚成果,加快完成一园一策”“一企一策评估论证。在提升沿海地区化工园区污染防治能力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沿江地区安全环保达标的企业向沿海地区提升式转移。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控,形成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合作共建区域性危固废处置管理设施,杜绝化工污染溯江而上。二是坚持企业搬迁与环境修复、社会和谐相结合。对已关停搬迁尚未开发的遗留地块,实施土壤修复和水体修复。积极推广常州滨江经开区发行长江生态修复绿色债券的经验,在环境修复领域推行绿色债券,满足遗留地块修复的资金需求。实施企业关改搬转,杜绝一刀切”“一关了之,做好搬迁企业各层面思想工作,为其提供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减少搬迁阻力和不利影响。三是以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推进岸线治理。在推进化工企业退出岸线的同时,依托沿江经开区、高新区等载体,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水岸联治、系统整治、人水和谐为原则,加快推进岸线复绿,积极推广南京滨江地区、南通五山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经验,构建三生融合的城市新空间,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岸线。

完善载体功能,构建绿色园区。园区化是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既可以有效破解邻避效应,也能够实现集约高效管理和污染集中整治。一是做好化工园区加减乘除法。在关闭安全环保不达标化工园区的同时,引导达标园区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做加法,在落后企业数量上做减法,在提质增效和源头管控上做乘法,在风险防范上做除法。通过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实现园区整体近零排放,摆脱产业链低端锁定。二是以一体化、循环化实现园区生态化。借鉴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区、新加坡裕廊岛等国外先进园区建设经验,探索原料产品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仓储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消防应急一体化、智慧数据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科创平台一体化、生产治污一体化。推广泰兴经开区经验,加快循环化改造,通过靶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补齐补强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绿色能源生产岛。三是积极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在镇江新材料产业园、扬州化工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等园区内探索智慧化工园区2.0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为驱动,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园区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资源利用生态化、产业发展高端化。

强化安全生产,杜绝安全隐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分区分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展化工产业必须严守安全底线,完善风险排查、评估、预警和防控机制,降低安全风险。一是引导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引导化工企业用文化管控企业安全,让安全管理成为企业文化。可借鉴推广德国巴斯夫、日本三菱化学等先进企业经验,通过PDCA循环〔规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梳理薄弱环节,排查安全隐患,构建长效机制,化解安全风险,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二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的多层次管理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入开展执法检查,确保隐患及时消除,全面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三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完善建立企业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危险性告知和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消防部门、化工园区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协同联动机制。鼓励化工企业利用5G和智能化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有效解决化工安全巡检和监控中的难题。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打造产业集群有利于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转型。一是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江苏化工产业大而不强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龙头企业不多。应加快扶持培育省内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引领作用强的高端化工企业做大做强。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工具激励龙头企业通过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绿色化学、挥发性有机物(VOCs)回收与销毁等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开展创新。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二是推动产业链高端化转型。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正确认识当前世界化工行业下游需求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在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以及现代煤化工等领域,与世界500强、行业50强等品牌企业开展链式招商,延伸、补齐、补强产业链,提升有机原料、电子化学品等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高性能合成材料、功能性材料、可降解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占比,推动产业链高端化转型。三是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加快环境监测业市场化进程,为化工园区和企业提供监测质量更优、工作效能更高、服务范围更广的服务。推广环保管家服务,为化工园区与企业分析环境治理难题,提出优化污染防治的思路与对策,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消除安全环保隐患。推动环境咨询服务业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发展,优化绿色评估、绿色认证、绿色评级等咨询服务供给水平,破解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和化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资金瓶颈。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