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特色做法

发布时间:2021-04-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宗振芬    

 

儿童友好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指导,坚持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无歧视及儿童参与原则,在充分倾听儿童对城市(社区)建设意见的基础上,从制度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文化友好入手,制定和实施关爱保护儿童的战略,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安全、包容、充分响应儿童需求、适合儿童居住的地方。简单地说,儿童友好城市就是尊重、善待和关爱儿童的城市。有时,儿童友好城市也称之为儿童友好型城市。

城市是人类的家园,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当前,国际现代城市建设在全面满足儿童成长需求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一,现代城市在建设和管理中习惯满足成人需求,较少自觉关注儿童的需求和权益诉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密度的城市建筑空间布局忽视了儿童的天性发展需求,儿童缺乏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同时,城市道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也增加了儿童独立行走街头的危险,儿童无法独自穿过街道与同龄人自由地来往。其二,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相较于成年人更容易受到贫困、疾病、歧视、伤害、恶劣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城市建设中若不自觉融入儿童视角,不吸收儿童参与、主动倾听儿童声音,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全球发起市长作为儿童守护者运动,开始关注城市对儿童成长的影响。1992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会议正式提出:城市应成为保护儿童权益的重要场所,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式提出儿童友好城市理念,倡导政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从儿童最大利益出发,为儿童提供必需的发展条件和环境,保障儿童随时随地方便、安全、快乐地生活,玩耍,学习与成长。同时,鼓励儿童参与城市建设和自身权利的保护。20025月,在纽约召开了联合国儿童问题特殊会议,正式形成《一个适合儿童的世界》文件,明确提出各会员国要承诺发展有利于儿童居住的城市。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参与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来。部分城市在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建设、实施和评估体系。

美国丹佛:打造吸引儿童的见学地景

见学地景指在社区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融入了更多的儿童友好理念,通过儿童随处可见的设施、建筑、游乐场、自然景观等,使所有儿童可以随时随地安全、方便地玩耍和学习,为儿童创建亲近自然、了解知识的场域,打造一个亲和儿童的城市空间。素有美国第一儿童友好城市的丹佛市就以打造见学地景模式闻名。比如,当地政府联合社会力量将全市46块废弃的学校场地改造为充满吸引力的、多用途的户外儿童游乐空间。再如,在社区入口、阴凉处、公共聚集区域、自然野生公园、户外艺术、多用途场地等各个场地都可建设具有游戏教育元素的安全游戏设施等见学地景空间,不仅为儿童提供多样化、自然的游戏空间,也为儿童提供认知自然、熟悉自然的见学场所。多个见学地景空间逐步形成网络,成为不同规模和层次且儿童步行可达的户外游乐场地,大大提升了丹佛的儿童吸引力和城市魅力。

英国伦敦:致力于儿童游戏空间和安全建设

英国政府对儿童游戏空间建设十分重视。一方面,对儿童游乐场、学校操场等正式的游戏场地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投入;另一方面,对街道、社区、城市公共空间等非正式的游戏空间也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伦敦市市长办公室还曾发布了《伦敦规划2011》的补充规划指南,即《塑造居民区:游戏与非正式娱乐》,对邻里游乐设施和新住宅开发中游戏空间提出了最低标准,以确保儿童能够参与游戏和非正式娱乐活动。规划特别强调,要通过协商在新开发项目中留出足够的游戏空间,以满足可能生活在其中的儿童和年轻人的需要。伦敦的步行巴士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所谓步行巴士其实是一群孩子在两个以上大人的护送下步行上下学的方式。步行巴士是由参与的家长自发组织轮流护送孩子,其中一名成年人充当司机的角色走在前面带领整个队伍通行,另外一名则充当售票员角色跟在队伍后面。步行巴士同传统的巴士一样设有固定线路和巴士站”(沿途可以让孩子们加入步行巴士的地点),并且也规定了固定的接站时刻”,并且选线、道路提示与设计以及站点位置都经过认真考量,保证了儿童的出行安全。

日本二世谷町市:鼓励儿童参与社区营造

日本儿基会自2018年开始,以5个自治体为试点,根据各个自治体不同基础选择各自独特的工作方法,开始进行儿童友好城市项目建设。例如,二世谷町市制定了《社区营造基本条例》,明确规定未满20岁的青少年及儿童,拥有参与符合各自年龄的社区营造活动的权利;成立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社区营造委员会,通过在儿童考察城市、讨论问题、汇总提案等工作中收集儿童的声音,从中再选取有意义的提案来实现。

加拿大温哥华:建设关照儿童的家庭友好型住房

1990年开始,加拿大温哥华市就提出了建设家庭友好型住房模式,核心是住房中的四分之一要为家庭而设计。例如,家庭住宅楼层要低,要有充足的自然光,以便于儿童随时随地玩水玩沙,并且为童车、娱乐和家庭规划出指定的公共空间。家庭住宅周围半英里内必须有学校、日托中心、杂货店及安全的步行街道。家庭友好型住房的建设对各年龄段的居民都给予了考虑,尤其是充分意识到社交机会对于儿童的重要性。因此,不仅在家庭里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供孩子和同龄人玩耍,还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公共场所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交流。

德国慕尼黑: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儿童福利

慕尼黑是国际儿童友好型城市之一,其特色是将城市开放空间充分利用,打造出符合儿童利益的空间。城市开放空间主要是由城市绿地构成,同时综合多种其他用地性质的一种市民共享空间。例如,慕尼黑市发挥机场的户外空间这一用地的景观稀缺性,倾力打造极富特色的儿童游乐教育空间,让儿童实地观看体验飞机升降。此外,还陈列有历史名机和救援直升机,孩子们还会受邀扮演飞行员,这些都对孩子们极具吸引力。因此,慕尼黑机场也成为世界十大儿童友好型机场之一。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