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合同网签制度的射阳实践

发布时间:2021-04-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乔干群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供综合性交易服务。”近年来,射阳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促进了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2020年,射阳县以承担农业农村部试点任务为契机,率先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土地流转“云签约”,创新网签13311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合法合规、便民高效的网签办法,对于推动农村产权供需双方在更大范围、以更便捷的方式进行有效对接,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不见面”交易  夯实试点根基

2017年成立以来,射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全县10大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服务,累计成交各类农村产权7989宗、金额15.74亿元。建设标准化场所,设立交易大厅、开标室、评标室、仲裁室、档案室、会议室等,提升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水平和运行质量,推动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规范交易流程,出台了《射阳县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细则(试行)》《射阳县农村产权交易操作守则(试行)》《射阳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细则(试行)》等系列制度文件,着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服务”,降低了流入流出双方交易成本,推动农村土地要素资源在更大区域内公开、公平、高效流动。

根据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实现线上交易的要求,射阳全面开展线上交易工作,围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和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等相关政策,利用承包地确权颁证成果,尝试将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产权交易之中。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加“云直播”模式,全力推行“不见面”交易,确保了农村产权交易工作有序开展,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网签”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  大胆探索实践

射阳自20203月承担农业农村部“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网签制度”项目试点任务之后,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制度创新,大胆探索实践,实现土地流转线上全流程“不见面”交易,切实把“土地流转合同网签”试点工作引向深入。

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金融监管局、县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为项目实施负责人。建立以相关建设单位业务骨干为主的技术小组,明确网签的软硬件配置,细化网签的操作流程,研判网签的合法合规性。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网签试点工作有效落实,为农业农村部推广该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组织参与试点工作技术人员赴四川、重庆、广东等土地流转和信息化工作先进地区广泛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指导网签试点工作。将理论和实践培训相结合,在请技术骨干系统授课的同时,组织县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管理人员,现场观看盘湾镇中华村门面房出租、新坍镇卢公祠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监理、新坍镇横港大沟圩堤加固工程和合德镇新曙村86.64亩土地流转养殖项目四个交易项目“合同网签”全过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网签”常态化。

试点开展以来,累计完成各类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网签618笔,特别是全国首笔和上海外滩大会现场完成的土地流转合同网签,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202056日,射阳县成功完成全国首笔基于“区块链”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网签,即“射阳县长荡镇中沙村土地流转项目”合同,项目主体为6000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流转年限为5年,整个网签用时不到10分钟,首次实现了农村产权交易全流程“不见面”。2020925日,射阳县在上海外滩大会完成一宗成交金额为285.824万元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网签。项目主体为280亩养殖水面,流转期限8年。整个项目的基本信息、产权信息、公告信息、报名信息、交易过程全部在区块链上记录,三方通过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APP,顺利完成合同网上签署,并将合同登记至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链。

创新工作举措  优化完善操作流程

对于土地流转合同的网签,射阳创设了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操作流程。在基于具体案例验证的基础上,征询转让方、受让方、律师的意见和建议。多次线上线下开展专题研讨,研讨网签技术路线、操作流程,并就“合同网签”中的法律依据、技术保障、程序要素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反复修改,形成实施方案;经技术小组多次研究,土地流转合同网签流程图如下:

 

试点探索中,射阳县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网签创设了“13311”模式,即依托全省统一的江苏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由第三方数字证书认证服务机构提供认证服务,转让方、受让方、鉴证方三方凭借各自CA身份认证证书,在同一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电子合同依次完成电子签名、电子盖章,最终在一条区块链进行全流程存证,从而实现了电子合同签署及存证应用;确保电子合同签署过程中“签署主体身份真实有效、签署时间客观真实”和电子合同安全可靠;做到各方信息共享,“网签”优势凸显。

“合同网签”与线下签署纸质合同同样合法有效。转让方、受让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19年第二次修正)相关规定,在土地流转合同网签过程中无缝衔接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许可的第三方数字证书认证服务机构,签署前通过身份认证、活体识别确保是签署人真实意愿表达,签署时通过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章)技术赋予网签合同与纸质合同同等法律效力,并依托区块链、电子密码、时间戳等技术,有效防止假冒用户恶意篡改,保证电子合同安全可靠。

“合同网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更加安全可信。为了以后可能出现的信访、仲裁、诉讼等需要,利用区块链的多方共识、弱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的技术特点,将签约全过程,签约主体、签约时间、签约地点、签约设备等数据信息存证到交易中心、CA中心、交易监管机构、公证处、司法等节点,为后续司法鉴定提供证据的保全、存证、公证、出证等。如此可以有效维护各方的正当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区块链在农业农村领域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合同网签”助力农村土地流转更加便利高效。实施土地流转网签,在原有线上交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了交易的“最后一公里”,转让方和受让方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签约,不受签约时间、签约地点的限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到合同签署全过程的互联网服务。从而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加快捷、高效、安全的流转服务体验,充分扩大交易的参与范围和受众面,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助于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盘活农村资产和乡村产业发展。

(作者系射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