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舒心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1-04-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李亚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是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城市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开放包容的苏州,坚持以政策升级带动环境升级,连续多年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系列文件,持续擦亮苏州最舒心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不断提升城市最强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截至今年2月,苏州市场主体总量超过250万户,位居全省第一。先后被世界银行、《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得全国经济活跃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第一”“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等荣誉。

秉持法治思维,凸显第一标志,构筑公平公正一流保障

尊重法律、信守法治、践行诚信,是多年来众多企业和人才青睐苏州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致力于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建立全省首个服务企业法治需求平台,实现小微企业常态化法律服务全覆盖。率先在印尼、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海外法律服务中心,获批设立全国首个地方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投运,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审查通道。阳光执法深入推进,区块链+公证应用探索全国领先。信用苏州平台功能持续完善,我市入选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苏州将坚持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努力把法治”“诚信打造成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供给。加快完成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立法,持续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推进商事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全面提升企业诉讼效率。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打造实体、网络、热线三体联动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发挥苏州国际商事法庭集中管辖涉外商事案件功能,提供更加普惠精准的司法服务。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充分依托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法庭功能,为海外维权、电商平台等多元场景提供法律服务指引,加快搭建涵盖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司法衔接的一站式全链条协同保护平台。发挥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作用,推广运用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证券化等融资模式,助力企业实现资产增值。

三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坚持合法必要原则,规范信用信息公开范围和程序,实行目录化管理。高标准建设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推广主动信用承诺制度,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做到让守信者畅通无阻、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动态调整涉企免罚轻罚清单,引导督促企业守法经营。

秉持开放思维,对标国际先进,构筑贸易投资一流体验

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苏州始终秉持海纳百川、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动投身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自贸区等国家战略,积极营造多元包容的发展空间。国际资本持续加码,2020年苏州实际使用外资55.4亿美元、增长20%15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投资项目超400个。苏州自贸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案例66项,2项成果获得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最佳实践案例,空运直通港、中欧卡航等14项经验在全省推广。未来苏州将瞄准世界银行等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新要求,加快先行先试步伐,为海内外人才和投资者提供更加开放、创新、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一是投资便利化。全面落实最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化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CAI)等国际经贸新规则,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中新、中日、中德等平台以及海峡两岸平台作用,加快推进苏州自贸片区试点经验集成创新,探索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形成新优势,持续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二是贸易自由化。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促进口岸物流信息电子化,复制推广关助融等创新举措。

三是区域一体化。主动对接上海、学习上海,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梳理高频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加快跨区域互认共享。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机遇,推动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联合打造国家级高铁枢纽,深入开展洋山港太仓港联动接卸监管,实现通关一体化闭环运行。统筹市域政务服务标准,同一事项实行市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秉持人本思维,致力美丽宜居,构筑创新创业一流生态

苏州自古崇文重教,素有状元之乡的美誉;今天的苏州依旧广揽天下英才,致力于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多年来,宜居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创新生态、密切的对外交往,使得各类人才纷纷选择苏州、落户苏州。截至2020年底,吸引高层次人才28万人,拥有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创业类人才146名,居全国城市首位。人到苏州才无忧,苏式生活情更浓,我们不仅关注如何吸引人才,也注重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一是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精心组织国际精英创业周等招才引智活动,大力实施姑苏创业天使计划,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积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将每年的810日设立为苏州企业家日,增进企业家的社会认同感和获得感。

二是激活创新创业原动力持续推进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等重大科创载体建设,深化与大院大所的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产业化。有针对性地强化重点学科、重点高校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工大太仓校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等,助力推动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容。

三是描绘幸福生活新蓝图优化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才在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交通出行、住房保障、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人才服务便捷度。联动上海五五购物节,打造12苏州购物节消费节庆品牌,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着力提升人居品质,深入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探索运用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创新创业精神,更好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苏州大道 摄影 赵雪屯

秉持用户思维,注重亲商安商,构筑全链服务一流品质

亲商安商的理念,不仅凝聚在苏州三大法宝的宝贵经验里,更深深根植在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基因之中。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苏州在全国首创苏惠十条,实施惠外、惠农、惠服务业及人才关爱等组合政策,全年帮助企业降低综合成本810亿元。创新建立企业家月度沙龙、微信群联系、信息直报等三项机制,深入开展外企大走访”“百行进万企等活动,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为3.4万家企业融资超过8300亿元。我们将继续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全链条服务,精准落实一批惠企利企便企的务实政策。

一是压时限、提质效,促使办事流程更加便捷。全面推动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参保登记等业务一窗申请办理,实现一表填报、实时流转、即时反馈、一窗领取2个工作日办结全流程。完善企业注销程序,深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实现企业注销一网申请、一次办结。

二是强保障、优服务,促使要素供给更加充分。加强土地要素供给保障,着力盘活存量用地,实施产业定制地供应模式和双信制出让模式,推行成交即发证”“交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助力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开展多层次政银企融资合作,推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系统直连,帮助企业一键享受金融服务。持续优化用电用水用气报装服务,提升纳税便利度,让企业运营更加省心省力。

三是破难题、治痛点,促使涉企施策更加精准。健全政策制定多元化参与机制,更多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畅通沟通渠道、传递发展信心、解决实际问题。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一系列减税降费、惠企纾困政策,在更大范围推广政策计算器等经验做法,确保以最快的速度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

秉持集成思维,坚持数字赋能,构筑高效便捷一流体系

近年来,苏州主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努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化、流程节点标准化、办事进程可视化、服务获得便利化、数据共享制度化。2020年,聚焦企业群众需要办理的高频事项,编制形成我市一件事目录清单69项,梳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103项。创新推出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苏周到”APP,升级改造企业服务总入口,实现政策发布一张网。下一步,苏州将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打造全国数字政府样板城市。

一是构建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支撑,构建横向多维协同、纵向五级联动、深向垂直贯通的数字政府体系。绘制政务服务数字地图,实现信息资源扁平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编制政务服务数据目录清单、共享责任清单,加快推动政务信息汇聚共享。

二是提供数字化一体平台服务。建设法人服务总入口,实现涉企服务主动化、办事一体化、平台开放化。推广免填单、免申请经办新模式,经大数据系统筛选比对符合政策享受的企业,加快释放政策红利。以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平台为依托,优化提升云招商体系,发挥市投资促进专班功能,强化对全市招商引资的统筹引导。

三是提升数字化获得感安全感。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在各类生活场景中适度保留群众熟悉的线下服务方式,围绕群众关注的一件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分批实现一件事网上办。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区块链技术平台研发创新,加快促进数字人民币在线上线下场景落地应用。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