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发布时间:2021-08-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缪金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影响和威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及时稳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也关系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新发展阶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妥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挑战,对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考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其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危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价值损失的客观描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价值损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涵盖人身危害、经济危害、环境危害等方面。就各种危害的来源看,有的危害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必然出现的,而有的危害是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不当造成的。

紧迫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迫性是指其对应急处置时效性的迫切要求。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种种危害的存在,再加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身的各种发展演化可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往往具有极大的紧迫性。紧迫性体现在对事态的控制要及时、对人民生命财产保护要及时、对基础设施的恢复要及时、对形势发展的反应要及时等。

不确定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特征的描述。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与处置有赖于准确的信息,但是相关的信息可能是不确定的,事件发展的前景可能是不确定的,也有可能处置主体本身就造成了情况的不确定。

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项复杂性、关联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此次德尔塔病毒的突袭更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将有力有序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急指挥体制,健全应急预案,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建设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重点监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落实预警发布与响应行动责任制。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调查处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定位明确、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关键资源配置,强化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储备。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参与的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培育疫情防控领域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中哨点大本营作用,坚持依法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压实属地责任,引导治理资源有效下沉,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治理机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及时全面地发布权威信息。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准确的信息报送是前提。权威信息越充分,谣言就越没有生存的空间,也就越有利于减轻恐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秉承公开透明和开放的原则,在信息的准确性、回应性和及时性上下功夫,防止信息控制、信息垄断和信息滞后导致的信任危机。一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进一步健全各种公共信息披露制度,搭建风险预警与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健全规范一体化信息采集、管理和发布系统,坚持真实、公开、及时、迅速的原则,与公众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互动。二是科学整合信息。把突发性公共卫生信息预警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整合信息,及时公开信息,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强化公民防范意识,营造开放透明的信息传播环境。三是准确发布信息。在全媒体时代,要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结合起来准确发布信息,加快信息发布频次,更细地解疑释惑,进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四是打造信息共同体。高度重视多渠道、多主体的信息来源,尤其要重视一线医生、医患社区的信息分享,打造拓宽渠道平台搭建信息公开公民知情政府善治良性互动的信息共同体。

加强舆论引导提升舆情应对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若引导不力,极易引发公众恐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掌握最新的舆论导向,引导好社会舆论。一方面,提高政府舆情应对能力。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也是民众安全的守护者。政府的舆情应对必须贯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始终。在舆情事件的潜伏阶段,应积极进行预测和预警;舆情爆发持续阶段,第一时间进行回应,提高新闻发布的快速反应能力,正面引导并平复公众的恐慌心理;舆情事件后期阶段,做好后续工作,减少社会影响,防止事件带来不必要的蝴蝶效应。另一方面,媒体报道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主流媒体要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披露和舆论引导,帮助公众认识和分析事件,使公众信息的需求得以满足,从而增强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包容能力。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及时报道防控感人事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南京工人新村社区核酸检测现场 摄影 刘伟

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应急协调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应对公共危机预警和处置能力。其一,强化应急协调机构的枢纽作用。应急管理部门不仅应是信息汇总和发布的集散地和权威中心,还应在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部署等各个环节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有效调动各类应急资源。其二,优化物资调度系统。在广泛吸取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的选址、仓储容量、储备品种和数量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坚持物资仓储标准,并理顺公安、医疗、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气等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整合地方政府间物资储备,实现应急资源一体化。其三,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法处置能力。依法依规开展高速公路出入口、省界和服务区、各省干线、农村公路等通道交通管控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造谣滋事、制假售假等扰乱社会秩序行为。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法分级分类施策,增强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四,构建统一共享的大数据平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优势、发达的物流和电商的数据化信息优势以及专业化的效率优势,做到关键数据高效汇总、城市紧急交通调度和应急物资精准投放,用大数据辅助政府决策,提升疫情防控指挥效率。

(作者系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江苏警官学院现代警务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