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下民间外交工作的百年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钱文华 姚文俊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常学常新的精神富矿。民间对外交往伴随着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发展完善,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推动新时代民间外交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丰富养分。

坚持党的领导是民间外交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更加自觉全面坚守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要求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对民间外交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提出明确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要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府间不好往来,还有别的渠道,还可以加强民间往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必须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并强调,“如果只有两国政府的合作,而没有民间交往,两国关系是不可能有扎实基础的。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为了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了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制裁,各地的外事部门要发挥自己地方外交、民间外交的优势,积极主动,多做工作。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民间外交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按照为总体外交、祖国建设、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世界和平服务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开创民间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命题。在全国对外友协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外友协在民间外交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公共外交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地方政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这些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了各个时期民间外交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民间外交战线全体同志在这些宝贵精神的指引下奋勇前行、积极作为,取得不少成绩,为党和国家总体外交作出重大贡献。

百年发展历程昭示我们,民间外交只有在党领导下,把党的外交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外交实践各方面、全过程,民间外交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生机勃勃向前发展。民间外交要永远保持听党话、跟党走这一优良传统。要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自觉把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贯穿到民间外交的方方面面。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对外交流始终是民间外交的主题主线必须更加有效发挥民间外交的服务促进作用

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任务、工作重心都有所不同,民间外交始终紧跟形势、突出重点,促进了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顺利推进。延安时期,我们党对外主要是争取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同情和支持,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利用一切时机结交国际友人。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反对战争,倡导和平,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民间外交以友人为媒、以文化作桥,积极介绍新中国,广交好朋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民间外交积极拓展与西方各国民间友好交往,创造性地开展乒乓外交”“芭蕾外交等工作,最终促成了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领域对外交往快速发展,民间外交跨入新的历史时期,为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为我国发展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做了大量潜移默化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外交之魂,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文化之旅等系列活动。

百年发展历程昭示我们,民间外交只有始终把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自身工作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特色优势,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贡献力量,才能在历史舞台演绎精彩篇章,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力量。新时代,要心怀国之大者,增强战略定力,立足国家外交大局搞好谋篇布局,推动民间外交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共同发展始终是民间外交的价值取向必须持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如此,对世界各国人民同样如此。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我们响亮的革命口号,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是天安门前不朽的开国标语。对外友协成立至今,积极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友好组织、友好人士和各界朋友建立友好联系,展开常态交流。改革开放新时期,民间外交突破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认识偏差,更加致力于人文交流以及自然灾害救助、人道主义援助、社会民生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外交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对象范围向全球覆盖,交流合作内容向经验分享、民生发展、人才培养、技术输出、志愿服务等方面快速延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我们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真诚愿望,用真情大爱拉近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距离。

百年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架设心桥、打通心结,促进各国人民共同发展进步是民间外交工作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必须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以真情换真心,织牢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心心相印、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新时代,民间外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平等交往、自由沟通和追求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在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凸显人民的外交主体地位。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始终是民间外交保持生机的不竭动力必须推进大民间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

回首党的百年征程,不管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在外交上从来没有丧失开拓创新的勇气,从来没有停下不断走向新的理论和实践自觉的脚步。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外交既顺应大势,还有着自身独特的创新品质。1971年,毛泽东同志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为开启中美关系大门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同样在上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同志亲切关怀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担负起建立和发展国际友好城市的使命,这是民间外交工作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外交不断引入新的工作机制、创造新的工作机构,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发挥明显增强,先后创立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中美省州长论坛、中日省长知事论坛、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等双边或多边地方政府对话交流平台,大力开展光明行”“彩虹桥工程等国际公益活动。

百年发展历程昭示我们,民间外交工作与时代更迭、国际形势演变、国家关系发展以及广大民众的价值追求等息息相关,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间外交要开拓创新,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我们要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进民间外交工作,在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力量结构、工作方法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不断丰富对外交往的形式和内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外办党组成员、江苏省友协副会长;江苏省外办民间交流促进处一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