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历史未来 带来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1-08-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龚 良    

中国大运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流动的历史文脉。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是其中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新时代文旅融合在大运河文化展示中的创新尝试。中运博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占地200亩,总面积7.9万平方米,由展馆、馆前广场和大运塔三部分组成。20188月,南京博物院接受任务,负责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运营。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陈列展览及运转功能总体策划方案》。20199月,中运博正式开工建设。20203月,完成大运河博物馆(筹)展览内容设计专家评审;11月,博物馆建筑主体工程完工,布展方深化展览形式设计,并与建筑施工方等现场对接。20211月,布展工作正式开始,616日,博物馆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展览定位:全面阐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艺术

作为国内首个全面展示中国大运河的专题博物馆,中运博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窗口和节点,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展览展示平台和文化休闲场所,成为一座全面反映大运河历史概况、现今状态、未来发展的博物馆。

中运博的建设运营,目标是成为展示国家精神、彰显历史文化、体现时代特色的标志性工程,成为保存大运河历史记忆、传承大运河文化的新时代经典之作,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特色、时代特征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融合、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运河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交往交流、包容共鉴、融合发展的特征,强调与沿岸城市的互通、互助、互利。通过中运博这个平台组织相应活动,能够进一步彰显其交通连通、经济相通、民心沟通的作用。

作为建设在国家文化公园中的中运博,既要展示大运河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保护传承意义和历史教育作用,又要展现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给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发挥传承运河文明、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的积极作用。

大运河及其流经的线性区域所孕育的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如何以博物馆的方式来具象阐释,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我们通过创造性劳动来实现。考虑到国内现有6座大运河博物馆的状况,我们将中运博定位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示大运河历史、文化、艺术的专题博物馆。展览设置以大运河历史变迁为时间轴,空间上涵盖大运河全流域,适当突出江苏段特质,重点展示大运河带给民众的美好生活。

按照上述定位和构想,整个展览从大运河沟通南北东西、促进融合发展的维度入手,通过12个展览和2个展演、体验空间,向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展示大运河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大运河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同时,展览注重形式多样和参与互动,提供给公众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休闲体验,让展览、展示、展演、服务在博物馆内融为一体,让展览亮点与博物馆定位有高度的契合。观众在馆内可看到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戏曲美术、民间信仰、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与一带一路的交汇融合等各种展示。

考虑到中运博零展品起步的实际,以及两年左右建成的要求,我们克服困难,从博物馆需要的文化产品创意构思入手,最大化谋求实施展品的征集制作。多渠道征集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各类文物,联合多家科研院所进行野外调查和考古发掘获得文物和实物标本,开展资料收集、模型制作、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数据采集和藏品复制等工作。征集到遗址剖面、古墓葬、古窑、古籍文献、书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动植物标本、碑刻砖石等相关文物展品一万余件(套)。其中,包括反映大运河开凿、使用、管理的重要物证,如生产生活用具、管理机构制度、水利设施维护等实物;反映大运河沿岸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物证;反映大运河南北东西交流交融的重要物证,如不同窑口的瓷器、不同产地的铜镜等;反映大运河与相关都城之间关系的重要物证;直接描绘古代运河的图书、文献、舆图资料和书法绘画作品等。通过将这些文物展品进一步策划设计制作,博物馆内有了较为丰富的展览、展示、展演、教育、服务等文化产品,扩大了运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满足了公众对中运博的较高期待。

从今年616日到716日向公众开放运营的情况来看,尽管每日预约观众限额1万人,博物馆仍接待参观者253026人次,公众对博物馆展览等文化产品给予较高的评价。

创意实践:一座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

今天的中运博,不仅有如公园般美丽的环境,有新唐风格调、内外空间适宜的建筑,还有深受公众喜爱的展览、展示、展演,充分彰显了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当代形象。中运博是全国首座建在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国家文化公园是公众共有的自然和文化结合的休闲空间。因此,中运博的空间和展览能够提供国家文化公园中的文化服务和旅游体验,最终成为公众喜爱的学习教育地、文化休闲地和旅游目的地。

建设好中运博,必须有较强的业务研究能力作为依托和支撑。我们充分利用南京博物院团队的研究能力,利用中运博设立的大运河文化研究部,加大对历史和遗产的挖掘、研究力度,进一步提升研究大运河遗产价值、文化价值的能力,并能真实、可信、直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中国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在展览中有重大体现。一是在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充分体现了运河的发展变迁、水工智慧、水利作用,以及运河建设管理中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治理;二是在应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中体现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以及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三是在运河上的舟楫中体现运河水上生活和沿岸风光故事,等等。

大运河的突出价值还体现在其对国家管理、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中运博展览的精神内核。大运河的一头是江淮和江南,另一头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其变迁决定了运河的变迁。如,宋代定都开封,通济渠依旧发达,但从洛阳通往北京的永济渠就不再繁忙;南宋定都杭州,开封到淮河的汴河开始淤塞,淮北、宿州的地位就下降,苏州(平江府)成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元代定都北京,截弯取直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它是解决中国社会东西、南北资源分配的重要途径,沟通国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在古代,国家层面的物资调配主要靠大运河,进而带动了商业和人的交流,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中运博的建设、展览和运营的谋划,体现了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要求。作为文旅融合目标下建成的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既要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成为公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在建设和策展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从弘扬运河文化出发,明确发展目标、调整内部空间、完善展览策划、营建文化环境、强化公众服务,努力建设一个国家一流的博物馆,让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最大的社会效能;另一方面从关注游客体验出发,注重旅游氛围、提升服务设施、增强展览体验、营造时尚环境、增设互动项目,努力打造一个4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提升对城市的旅游贡献度。中运博为公众提供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文化产品,是展览、展示、展演场所的有机统一,是教育、服务、观赏、游乐、休闲的全面呈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如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河之恋,通过科技+艺术+文化的裸眼技术,营造出富有创意、极具新意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阐释大运河水之美。

发展要求:承载过去并带给今天人们美好生活

中国大运河滋润哺育了沿岸的人民,犹如一条生命脐带,源源不断地为运河两岸人民注入营养,并孕育一代代子孙,带给沿岸人民希望和美好生活。在绵延攸长的运河两岸,一座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集镇街区因而生,造就繁华。不同于天然河流滋养的地域文明,大运河催生的文化源自交流与碰撞、融合与发展,呈现因素多元、内涵包容、富有活力的文化面貌。运河两岸的岁时节日、民间信仰、饮食习俗、游艺竞技和诗词曲艺等,因地域差异而各具特色,因运河联通而渗透融合。流淌的运河影响着两岸的儿女,他们开阔了视野,往往不会固守一隅,而是像河水一样四处奔流,不断吸纳进步,最终又相继归来,将经验和多元的文化带回故乡并生根开花。运河通则物产通、人员通,运河盛则国家强、文化盛。在江苏,大运河沿线古城、古码头、古驿站、古村落、古遗址等文化遗产星罗棋布,苏州城的姑苏繁华、无锡清名桥的活态水弄堂、镇江西津渡北望瓜洲等,都是运河儿女的杰出佳作。运河水养育着江苏儿女,造就缤纷多彩、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铺就美丽家园、美妙生活的人文底色。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成为分享历史文化、感受艺术魅力、推进素质教育、享受文旅生活的重要场所。中运博是一座运河文化产品丰富和能带来美好生活的博物馆。

中运博的文化产品主要体现在展览上,包括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运河上的舟楫”“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运河湿地寻趣”“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禁城与大运河”“隋炀帝与大运河”“河之恋”“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谜踪等专题展。在展厅内通过多样化的展览形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悠久历史,鉴赏大运河璀璨文化,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也为所在地文化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同时,中运博内的公众教育活动、文创产品开发、商品服务经营,都是体现博物馆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内容。

中华文明延续5000年,虽有朝代更迭,但始终传承有序,且每一个朝代都会创造出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今天,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通过创造性劳动,生产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运博的建设发展亦是如此。

在创意开发的过程中,应充分理解文创产品具有的传统价值和当代特质,让今天创造的优质文化产品,成为明天的优秀文化遗产。从中运博建筑风格来说,新唐风建筑是传承、也是发展,具有开凿隋唐大运河时的文化符号和当代建筑技术融合的时代特征。新唐风+钢架结构形成的中运博外部特色形象和内部大空间,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特征。从文化景观特色看,作为古运河边上的专题博物馆,具有强烈的文化景观色彩,除了能在大运塔俯瞰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观赏三湾抵一坝的水工景观外,还可以在旁边的游客码头坐船观光,向南可抵长江边的瓜洲,向北可达扬州城内东关街码头等,居中可从运河上观赏中运博,体味大运河文化景观。从文化产品创意来看,中运博注重展览的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注重社会教育活动的历史渊源和当代意识,注重文创衍生商品的时代性和高品质,还充分利用虚拟现实、三维立体等数字技术,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和娱乐体验达到最佳融合。

一个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一个温馨的旅游目的地,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给历史、时代和未来的答卷。一个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将成为传承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的重要舞台,成为传播运河声音、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给今天和将来的人们带来丰富的、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