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沁人张闻天

发布时间:2021-10-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邓力群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张闻天革命人生、高尚品格的生动写照。他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表现出的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一心为公的高尚品格,展现了共产党人至高无上的家国情怀和矢志不渝的坚强党性。

勤俭节约的模范

经历过苦难的人,对幸福生活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张闻天出身农民家庭,从小跟随父母参加劳动,养成了勤勉简朴的习惯。特别是目睹了旧中国百姓的穷苦状况,更是增加了他对贪腐的痛恨、对过度物质追求的厌恶。

张闻天一生节俭,他夫人刘英晚年回忆时说:闻天生前十分节约,他穿的衣服,如果衣服领子坏了就只换领子,袖子坏了就换袖子,有时同事开玩笑地说他,一件衣服领子袖子不是一个颜色,真时髦啊!他们两人当年的勤俭办婚礼在当时也一直被传为佳话。

张闻天和刘英结识于长征途中,共同的革命志向和理想让他们走到了一起。19351019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17日,张闻天带领中央机关抵达瓦窑堡。当时已到初冬,刚刚下过一场冬雪,但冬暖夏凉的窑洞里,没有一丝寒意。

中央机关在瓦窑堡驻扎下来后,张闻天悄悄对刘英说:这下子有家了,可以结婚了吧?刘英微笑着点点头。两人随后在组织分给他们的窑洞里布置自己的新家。博古、邓颖超等同志得知张闻天和刘英要结婚的消息,纷纷前来祝贺。当时延安物质条件十分困难,张闻天和刘英的婚礼,没有举行任何仪式,连一块喜糖都没发给大家。两人只是将两个铺盖卷搬进窑洞,放在一起,就算正式结婚了。作为月下老人的毛泽东,决定借着张闻天和刘英这场没有仪式的婚礼,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闹洞房

毛泽东一踏进张闻天窑洞的大门,就嚷道:你们要请客!结婚不请客,不承认,不作数……”碰到这种开玩笑的场合,书生气十足的张闻天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笑而不答。刘英却泼辣:拿什么请客呀!又没有钱,又没有东西!毛泽东心里十分清楚两人的家底和生活素来简朴的习惯,故意不予谅解:那我就不承认……我倒是真心给你们贺喜来了,还写了诗呢。说着,毛泽东就念起了自己的贺喜打油诗,在场的人即刻为之鼓掌喝彩,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到单位上班总是先关电灯,仓库灯亮着也要去关掉,到处关灯。他还说留钱给子女亲戚没好处,给多了会腐败、乱用,他们有本事自己去挣。张闻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55年,他从苏联回到北京,协助周恩来主持外交部日常工作,夫妻俩将任苏联大使期间结余的1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7万多元,全部上交给了国家。1976年,张闻天在无锡病重,一再嘱咐刘英:我死后替我把补发给我的工资和解冻的存款全部交给党,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他逝世后,刘英将储蓄4万元连同利息169.6元作为张闻天的党费上交,未给子女留下一分钱。

不搞特殊化的楷模

行动的自觉,来源于认识的深刻。张闻天曾说:一个党的干部绝不能搞特殊化,干部的亲属只有多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比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权利!他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子女,始终保持公仆本色。

张闻天有一儿三女,但他从不为任何一个子女谋私利。20世纪50年代,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张闻天动员刚从中学毕业的儿子张虹生响应党中央号召,到天津茶淀农场锻炼。两年后,张虹生获准回到北京考大学。因离校时间已久,张虹生对外语没有把握,希望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父亲给直接分管的外交学院打个招呼。张闻天一口回绝说:你有本事上就上,没本事就别上。最后,张虹生凭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

1956年,政府精简机构、压缩人员编制,张闻天率先把小女儿张引娣从打字员的岗位上精简下去,让她回上海自谋生路。在他的带领下,外交部的精简工作异常顺利,小女儿后来靠自己的能力在自行车厂找到了工作,最终以工人身份退休。

1962年,张闻天送儿子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由于条件艰苦,到新疆没多久,张虹生患上肝炎,便写信向父母要求回北京治疗。张闻天回信写道,你有什么资格来北京看病?新疆那么多职工得了肝炎,都是在新疆治,肝炎完全可以在当地治,治得好最好,治不好就慢慢来,告诫儿子不要搞特殊化。张虹生最终理解了父亲,他说,正因为父亲身居高位,作为儿子更要自食其力。张虹生留在了新疆农场,一边劳动一边治疗,在新疆整整呆了15年,结婚生子,没有享受任何作为高干子女的照顾,直到张闻天去世2个月后,张虹生才凭政策调回祖籍江苏,在南京的晓庄农场落户。张闻天说:革命者的后代应该像人民一样地生活。正如张闻天所言,他的子女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淡泊名利伴一生

对待的态度是检验一名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无产阶级党性的试金石。张闻天无疑是这方面的楷模。遵义会议上,当时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由张闻天代替博古担任总书记,但张闻天非常谦虚,一再推辞。直到中央常委会作出决定,张闻天才挑起这副担子。在党内,张闻天一生竭忠尽智为党和人民工作,始终坚持集体领导,遇事总要征求大家意见,经过讨论后再作结论。他不争名,不争利,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辱进退。

19352月起到19433月政治局会议推举毛泽东为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书记止,长达8年的时间里,张闻天曾两次主动让位。一次是长征途中,张国焘借故不执行中央北上的决定,提出军事领导问题,为了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张闻天主动表示要让出自己担任的党中央总书记职务。另一次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曾向毛泽东表示把总书记一职让掉”,推举毛泽东为党中央总书记,但是毛泽东没有接受这个提议。毛泽东认为,张闻天作风民主,能顾全大局,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更有利于工作,暂不议此事为好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张闻天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宣传教育方面。后又担任了中央马列学院院长,专心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由于张闻天佩戴深度近视眼镜,学识渊博,理论水平高,加之他毕业于苏联红色教授学院,读书期间担任过中山大学的兼职教员,党内同志经常称他为红色教授。王震曾回忆说:在延安,毛主席一次同我谈话,说洛甫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我把毛主席的话告诉了闻天同志。闻天同志连声说:这是对我的最好评价

1955年,张闻天从驻苏大使任上回国,担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因他是政治局候补委员,由中央办公厅按级别待遇配车、配警卫员。张闻天谢绝为他配备高级的吉斯车,说有一辆吉姆就很好了;他还拒绝为他配备一个班的警卫,后来减半为6人。刘英随同回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人事司司长,论级别也是高级干部,应配备专车,张闻天以两人上下班可以一同走为由,提议撤销了刘英的专车,表示另有公务时再临时要车,不必浪费。

张闻天一生为党为民,清正廉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他常说: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主张和行动,如其希望对于他人有丝毫的影响,有一分的效力,非有高尚的人格不可。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

责任编辑:张李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