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小”办好民生实事

发布时间:2021-10-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宁学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部署要求,按照省委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一老一小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结合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深入了解基层所需所盼,及时化解群众所急所难,以服务一老一小带动提升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奔着问题去,在深访细察中把准一老一小所需所盼。南京市目前60岁以上人口176.8万,占常住人口的18.98%,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特点;0—14岁人口118.7万,占常住人口的12.75%一老一小的所需所盼在哪里、身心健康状况怎么样、最关心最焦虑的事情有哪些,弄清摸准这些问题是办好实事的前提。南京市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第一步,集中开展一线访民意、一线解难题、一线促发展调研,发动党员干部特别是处级以上干部沉到基层一线,摸清摸准真实需求,同时通过12345政务热线、群众信访件、网络舆情、媒体报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渠道,梳理确定办实事项目清单。在5月份三个一线集中调研月中,全市112个市级部门单位925名领导班子成员、5452名处级党员干部,12个板块353名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参与集中调研活动,梳理形成有效问题12426个,现场解决问题4754个。其中,涉及一老一小问题1492个,针对养老服务人员力量薄弱、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不足、老年群体不适应信息社会等问题,以及义务教育还不够优质均衡、普惠托育机构无法满足需求、困境儿童学习生活存在困难等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加以解决。以三个一线调研为抓手,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真正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仅查准查实了问题,更让不少干部发自内心感到,学与不学不一样、走下去和不走下去不一样,通过学党史办实事,心中为民情怀更浓厚更强烈,办实事也更用心更走心。

使出真招数,在精准施策中推动实事项目善作善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务实管用做法,围绕服务办实事、出实招,提高针对性有效性。针对养老服务人员不足问题,从市级层面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引导激励市民志愿者以互助方式提供助老为老服务,参加志愿服务时间可为家中老人或自己年老后兑换相应服务。时间银行现已覆盖全市12个板块,社区服务站点达1179个,通过我的南京APP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达3.7万人,完成订单累计超过24万个,服务时长超过14万小时,已有近2.9万名老年人享受到养老时间银行服务。针对居家养老需求,着力强化服务机构支撑,在全市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设立中医阁,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中医药服务。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和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配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为3000户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设计燃气泄漏报警器、一键呼叫装置等定制化设施菜单。针对老年人在预约挂号、健康码、手机支付等高频生活场景中的智能手机使用困难,通过设立固定培训点、时间银行平台预约上门等方式,持续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免费辅导,现已惠及5万余人次,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南京政务服务旗舰店开设老年人服务专区,增设大字阅读”“语音点读”“辅助线等功能,改善老年人线上办事体验。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较为复杂问题,进一步优化简化办理手续,帮助3万多名学生顺利获得资助。为缩小城乡素质教育资源差距,在偏远乡村小学拓展布局圆梦教室,今年以来建成听课教室30间,依托智慧平台开展数学、编程、外教口语等远程教学,已覆盖1万人次。围绕困境青少年、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以建设1梦想小屋为重点,建立1+3+6关爱体系(建设1梦想小屋,落实“‘一对一结对、月常态走访、季集中关爱3项结对机制,打造心理课堂、暑托班、微心愿、暖冬行动、悦读计划、爱的回音6个关爱项目),为2300余人提供点对点帮扶,创造困难有人帮、成长有人带、成才有人助的良好成长环境。

邀请群众评,在接受监督中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将办实事情况纳入市对区(部门)党建考核内容,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组织人大代表监督、市委指导组开展督办等多种形式跟踪问效,确保实事项目扎实推进,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推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的舆论监督作用,做好实事项目公布、进展情况跟踪、群众反响报道等,实现对项目的全程监督。在市属主要媒体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专栏,分批向社会公布办实事项目清单,已先后公布项目694个,其中一老一小项目112个,同步对受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需要持续推进的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既营造了办实事的良好氛围,也推动了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禄口机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针对涉及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疫情防控、病例救治、生活保障、外出就医、心理疏导等现实需求,多方联动开展工作,并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予以发布,回应社会关切,新华网、光明网、新华日报等媒体进行报道,南京发布直播平台观看人次达46.7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注重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通过播放红色电影、传唱革命歌曲、观看文艺演出等老人和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开展四史宣传教育,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深入浅出做好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着眼管长远,在完善机制中推动养老育小常态长效。坚持面向未来,抓好顶层设计,把养老育小作为重点民生问题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在政策框架内推进体制机制领域创新实践,探索为服务的长效机制,努力在全国全省先行先试。针对养老设施不足问题,推动落实两无偿一优先政策,即社区40%以上用房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公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机构运营,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用房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对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在区域总量、空间布局、单体床位规模上不作限制,全面取消没有法律依据和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在扩大康复医院布点、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上,开展互联网+护理试点,以子女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服务方式,为失能、半失能、慢病体弱老年人提供护理,共有120余家二三级医院及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试点工作。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深化推进集团化办学为突破口,按照相对就近、强弱结合、规模适度、有序进退原则组建教育集团,不断缩小校际差距,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减轻家长择校压力和培养焦虑。认真贯彻落实双减部署,印发《关于全面深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围绕学生需求,整合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合社区工作人员、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少年宫等开展公益性暑期托管服务,实现所有社区全覆盖,探索形成缓解暑期学生看护难题新路径,用孩子们的开心换来家长们的安心舒心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