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铺陈“水润兴化”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2021-10-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方 捷    

鸟瞰兴化,良田万顷,湖荡遍布,像一片巨大的荷叶覆盖在水乡大地上。千百年来,水网滋养的丰饶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农耕文明,留存下独一无二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水润兴化的美丽画卷,尽情展现在世人眼前。

传承水历史脉络:从因水而生到治水安民

兴化东濒海,北距淮河,湖波浩渺,城郭置其中,一泽国也。康熙年间的《兴化县志》,寥寥数语,精准描摹了这片土地的区位与地域特征。兴化地处里下河腹地,境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大小河道近13000条,列入省保护目录湖泊湖荡20个,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4。丰富的水资源孕育出璀璨辉煌的里下河文化,也曾让水乡人民遭受水患水涝水灾之苦。据兴化地方志记载,从公元1116年至1990年前后875年间,兴化共经历洪涝灾害189次。兴化人在与水的交往中艰难地挣扎求生。兴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因水而生、治水安民的历史。

在兴化治水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范仲淹修筑捍海堰。范仲淹任职泰州西溪盐官时,秋季海潮危害海陵、兴化,灾害严重,三千多户百姓饥饿逃亡。他为民请命,主动向置运使张纶提出要担任兴化知县,修复捍海堰。张纶上奏章,提请范仲淹任兴化知县,总负责修堰之事。1023年,范仲淹任兴化县令,从通州、泰州、海州、楚州征调民夫4万多人,重修捍海堰。1026年,范仲淹任兴化知县的任期未满,调任监楚州粮料院,因母去世丁忧。他人离开兴化,仍不忘修堰之事,写信给张纶,力陈修堰好处,感动了张纶,继续推动修堰。修成后的捍海堰,地跨通、泰、海三州,长180里,使堰西民户的耕种和盐丁的煎盐都有了保障。百姓不忘范仲淹发起修捍海堰的功劳,改堰名为范公堤

1991年,兴化遭受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农田全部受淹,市区大部进水,42万人大转移。此后历年,兴化又发生数起水灾、水患。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全力加强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建立分区设防、全面交圈、分框排涝的防洪机制。同时,把保生产、保发展、保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落脚点,持续加大水利投入强度,市级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用于圩口闸、排涝站提档升级和圩堤标准化改造,共建成圩口闸4095座、排涝站1112座、达标圩堤450公里,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获省第一等次,自此掀开了与水共生的新篇章。

做好水生态文章:从治水护水到与水共生

进入新时代,兴化紧紧围绕繁荣繁华梦水乡的目标定位,努力打造里下河地区水韵江苏示范区,把幸福兴化建成老百姓希望的模样。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以建设幸福河湖为主线,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全力走出一条因水而兴、与水共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强化水治理稳步推进湖泊湖荡退圩还湖,加快实现防洪滞涝、丰蓄枯用,陈堡草荡成为全省首个完成的退圩还湖工程。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压实1669名三级河(湖)长、293名网格长巡河护河责任,创新设立民间河(湖)长”“义务监督员”“编外河(湖)长,率先成立全国县级第一所河长制学校,全面完成生态河湖三年行动计划,打造240条市、镇、村三级示范河道,全市示范河道总长480公里。扎实开展两违四乱专项整治,共拆违2115处、21.7万平方米,高质高效完成了全省25%的拆违任务。加强水面漂浮物上卡、中清、下捞和规范堆放处置,每年投入打捞资金1亿元以上,打捞总量达670多万吨,持续保持水面清洁、岸线整洁。

呵护水生态强化水污染管控与治理两手齐抓、生产与生活污染控源两端发力,保护修复河湖生态,逐步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大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力度,一口一档分类推进行业整治,坚决打击工业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畜禽养殖专项治理,关停小散乱养殖场3087个。加大城镇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厂区提升改造,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坚持把淡水生态养殖作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先导工程,因地制宜选择立体种养、水生态原位修复或异位修复方式,参照实行网格化管理和双禁督查模式,严格规范淡水养殖生产全过程,加快建设一批池塘生态化改造示范点,促进农业质量持续提升、区域水质稳定达标。

发展水经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挖掘水内涵,彰显水价值,真正做到治好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水环境,兴化的特色农产品及以之为重要支撑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风生水起。目前,拥有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兴化香葱等9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市、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市(县)等国家级荣誉。20214月,兴化市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多种生鲜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被冠以同一个名称——“千垛百味,香飘万里,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兴化经济开发区围绕创建以绿色健康食品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总目标,已引进食品企业300多家,初步形成了调味品、米面制品、火锅料食品等九大健康食品产业链。

挖掘水文化内涵:从以水为脉到城水相融

水润兴化,如诗如画。古城兴化,因水而兴,有文乃化。灵动的水,加上厚重的人文历史,便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兴化积极做好融入文章,让悠悠水韵承载薪火相传的水乡文化永远流传。

融入城市建设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目标,规划打造滨湖新城,坚持把高铁新城建设作为战略性抓手,统筹推进文化艺术、体育、商务、金融、科创和市民六大中心建设。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匠心打造金东门、银北门、水西门,加快文峰塔片区、龙津河街区、城北片区核心区等规划建设。规划建设海绵城市,有序实施雨污分流,布局一批特色惠民公共空间,打造一批滨河步道,加快构建由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合理搭配的公园体系。

融入旅游创建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面加强核心景区品质提升和开发运营,整合千垛景区和水上森林申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金东门老街、沙沟古镇创建国家4A级景区。依托湖荡资源提升乌巾荡度假区质态,推进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系统谋划得胜湖、平旺湖旅游开发。加快星级酒店、特色民宿等招引建设,策划水上夜游线路,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加强水脉与文脉的有机结合,串联旅游景点、幸福河湖等自然人文景观,全面展现水乡魅力,真正让一城清水造福兴化人民。

融入文化传承全力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放大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效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坚持人文兴市战略,打造文化名城,激活板桥、水浒、景范等文化基因,挖掘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加快施耐庵文化园、蒋庄遗址展示馆、蒋庄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做好国家级非遗项目竹泓木船制造工艺、茅山号子、茅山会船保护传承工作。统筹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举办郑板桥艺术节、施耐庵文学节等系列活动。

融入精神血脉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兴化精神凝练概括了兴化的历史传承、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价值追求,融入了水乡人民的精神血脉。大力弘扬垒土成垛、择高向上的兴化精神,从兴化与水的渊源、垛田的成因中体悟古人与水争地的智慧与力量,挖掘兴化精神的丰富内涵。从岳飞乌巾荡抗击金兀术、施耐庵里下河避战写成鸿篇巨制、林鸣建设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等典型事例中学习借鉴,把握兴化精神的实质,用满腔赤诚和出色业绩绘就水润兴化美丽画卷。

(作者系中共兴化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