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最直接最可感的美丽江苏

发布时间:2021-10-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李 莉    

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现实样板,在率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十三五以来,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调生态布局、调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取得了一批标志明显、群众认可的治污成果,解决了一批历史形成、长期困扰的突出问题,建立了一批压实责任、凝聚合力的制度机制,铺就了绿色发展驱动的转型之路、富民之路,让美丽江苏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鲜明底色。

坚持系统治理 压实责任健全机制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江苏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试点省。出台《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定期召开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联席会议。率先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全面建立省级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及生态环保综合执法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体系,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发布及在研省级地方标准100多项。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7+1”制度体系。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全省参评企业增至9万余家,对红、黑企业征收差别电价超过2亿元。加快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管理,探索建立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联动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全民行动参与,出台《江苏生态文明20条》,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入选全国生态环境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全省环保社会组织和高校环保公益社团联盟成员增加到81家,与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环境合作备忘录。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出台《江苏省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大力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三个基础性工程建设。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已实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221.6万吨/年,是2015年的5.2倍,初步建成危废利用处置供需共享和自主选择平台。规范开展新冠肺炎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

创新治污新模式 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以来,江苏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主阵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加大重点行业、工业炉窑、燃煤锅炉和扬尘治理力度,实行大气点位长制,开展夏季臭氧污染管控和秋冬季治气攻坚,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1.0%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0.9%,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盐城等5个设区市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断面长制,创新实施上游无过错举证制度。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总体为优,10个断面均为II类,41条主要入江支流的45个断面优类比例达到97.8%。太湖湖体水质连续13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实现湾(滩)长制全覆盖。

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江苏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确立环保信任保护原则,在全国率先建立环保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强化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先后出台大气治理攻坚便民服务12”“畜禽养殖9”“绿色金融33”“保护企业产权23等一系列服务企业和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外企的绿桥,深化企业环保接待日制度,建立厅市会商”“金环对话”“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地方减污扩容,保障优质重大项目落地,在全国率先推出环保贷。开展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建设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治污成本的绿岛生态安全缓冲区,环保激励发展的制度机制日趋完善。

解决突出问题 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江苏积极推进长江干流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累计腾退长江岸线60.3公里,生态型岸线占比上升至62.1%。完成太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的9.5万亩渔业养殖整治,太湖4.5万亩和2.3万亩网围养殖实现清零。完成14个试点地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4%,自然湿地保护率升至58.9%,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在65以上。累计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22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1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

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和覆盖全省的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网格化监测系统,重点乡镇空气自动监测、重点排污单位用电监控实现全覆盖。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系统,生态状况监测覆盖13个设区市、77个县(市、区),以及779个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31个自然保护区,建成太湖野外观测站。建成土壤污染监管信息平台、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上线运行环保脸谱系统。建立环保安全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危废处置专项整治,危废库存大幅削减。制定543工作法和现场执法八步法,在全国率先实现执法记录仪全覆盖、全联网、全使用,建立执法重案组,开展水平衡”“废平衡专项执法、锦囊式暗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

2016年底,江苏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启动实施了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263”专项行动。2018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坚决向污染宣战。率先建成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政府相关部门全联通,纪委监委开展全流程嵌入式再监督。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实现逐年提升。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江苏以先行者的担当和奋斗者的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扎实举措筑牢美丽江苏的生态基底,更加自觉地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谱写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让绿色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鲜明底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环保宣教中心)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