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4年前来到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一千多个日夜,我始终抱着对组织的感激之情和对群众的感恩之心,走遍了全镇的各个角落,帮助解决企业发展、民生困难等各类问题,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勇挑发展重担、践行初心使命。
共绘发展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吴桥是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乡镇,我们的农业园区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省市两级永久性菜篮子基地,承担着让群众吃上放心“口粮”的责任。
我走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月米业的那天,工人们正对新上的水稻烘干和加工生产线进行施工。“去年,农业园区创成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我们这条生产线就是其中的项目之一,等投产后,我们订单种植面积将达到5万亩!”企业合作社理事长自豪地说。
我走进无花果种植合作社,万寿村支部书记正在向两位泰州游客介绍无花果产品。“前几年,我和村民只是单纯地销售新鲜无花果,后来我参加了镇上开办的职业农民培训班,想到可以通过深加工来提升产品附加值,现在无花果酒和无花果干更受消费者欢迎,利润增加了1倍!”在听到他的介绍后,我又建议将村里懂得盐卤豆腐制作工艺的村民吸纳到合作社来,成立万寿豆腐生产小队,统一进行销售,帮助群众增加收入。村支部书记连连称道,准备回去与委员们认真商议。
秋收时节一天晚上11点,我和3名秸秆禁烧巡查组的同志沿着庄台进行巡逻。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局党支部书记感慨地对我说:“现在群众素质真的比以前高了,这几年一处着火点都没有。大部分秸秆都被农业公司收走了,做成有机肥,听说他们种植的燕窝果用的就是秸秆肥料,能卖到100元一斤!”
“现代农业产业里有一块就是循环农业,最近开工的乳业项目就是种养循环项目,到时候秸秆还能给奶牛做饲料。”我对他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点,只有产业兴旺了,百姓的生活才能富裕。近年来,吴桥在现代农业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形成了以优质水稻和特色蔬果为主导的产业布局。通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明显提升,苏扬大米电商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吴家桥”牌西瓜、草莓多次获得省市级金奖,吴桥用“米袋子”“菜篮子”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建好服务群众的阵地
2021年6月30日,我对这天印象十分深刻。那天,我刚走到进化村篮球场,就听到支部书记说:“老张,灯杆还在调试呢,明天组织大家来看,今天你就来啦?”
“明天就是我们党建党100年纪念日啦,周围邻居让我先来看看,我们都想听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呢!”说话的老张是一名老党员。
当年陈毅元帅带领的新四军部队在进化村驻扎休整了10个月,江都第一个县级党组织就此成立,进化村的群众对我们党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进化村还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新建了党史陈列馆,群众都夸赞,“我们进化不仅是新四军东进的阵地,更是服务群众的阵地”。
去年,我镇按照区委统一部署,突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智慧党建阵地建设,15个村(社区)标准化篮球场新建全覆盖,安装的5G灯杆可以直播电视节目,同时配备血压仪、智慧大屏等便民设备,实现了群众生活缴费、健康医疗等便民服务“一网通办”。
当我来到世元村世元线道路整治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施工。村支部书记说道:“这条路长2.8公里,路面破损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群众出行便利,我们投入251万元,路基由原来的4.5米拓宽到5米,对沿线游园广场进行提档升级,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评价很高。”
该村企联建项目是我牵头认领的,从项目开工至今,我带领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世元村部分村干与承建方对接沟通了十几次,围绕实际谋规划、定方案、排序时,同时积极联系上级部门将之申报为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争取到部分项目资金,目前已全线贯通。我们还将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沿世元线配套亮化、绿化工程,切实打通阻碍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创造美好生活
高扬村、季刘村紧邻农业园区,前者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后者是省级水美乡村。如何利用资源优势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我萌生了“串点连线成面”的想法,即对高扬村、季刘村、农业园区这三个点位的村庄环境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一镇一环”特色农路,形成乡村旅游片区。
我利用1个月的时间走访调研了30户家庭,发现群众都很赞同我们的设想。我又来到乡村旅游循环线查看沿线绿化、河道、庄台环境整治情况,争取再创建18个美丽宜居点位。“如今,我们高扬已经是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了,早上逛逛高扬村、季刘村,中午到白塔河农庄吃饭钓鱼,下午再去农业园区摘葡萄。这一天充实又美好。”高扬村支部书记感慨地对我说。
当我走进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时,听到公益国学讲堂的同学们讨论的声音:“我们吴桥的社火和女子舞龙听说又获奖了。听说这次还有红色故事的宣讲,一起去看啊。”
镇文化站站长对我说:“我们准备举办‘大美吴桥·红色记忆’主题宣讲,这两天正在谋划方案,到时候还请书记帮我们把把关。”
我立刻说:“这个建议好,这几天我也仔细考虑考虑,看看有没有什么好想法。各村社区都有了自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可以把这次宣讲办成巡回式的,每个村都跑一遍,让老百姓们加深对党史和吴桥地方史的了解。”
文明城市创建期间,我走访了15个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的在组织村民学习“八礼四仪”,有的在组织留守儿童学习党史,有的邀请道德模范给村干部讲课,有的正在举办“欢乐村村行”公益演出,有的在向群众发放全民阅读手册……文明践于行,更践于心。我们要带领群众共同建设并呵护干净美丽的农村环境;而更重要的是,在保障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让群众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战在‘疫’线,白衣为甲”是去年八月全体镇村干部的生动写照。当时,我来到谢桥社区,查看了核酸检测和体温相关记录。谢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对我说道:“书记放心,非常时期老百姓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一定会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听到这句话,我十分感动,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42天的时间里,全镇机关、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市委、区委的号召,采用“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的防疫方法深入群众摸排实情,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捐款近50万元,构筑起牢不可破的生命健康防线。
作为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走访中的所想所思所得,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吴桥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作者系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