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组织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对基层党组织来说,这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强化政治功能、建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障。对党员个体而言,这是组织安排的“政治思想体检”,可以及时纠偏正向。在实践中,有的同志对组织生活会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走过场”等倾向。开好组织生活会,要对照标准,在把好关键环节上下功夫,着力提升质量、产生实效。
会前充分准备,防止“仓促上阵”。组织生活会本质上是思想互动,对参会的每位党员都有很高要求。要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围绕会议主题和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安排理论学习、参观交流,为召开会议打好思想和认识基础。专题学习时间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为参会同志预留总结反思的空间。会前充分征求意见,才能立好“靶子”。要深入征求上级机关、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既要有诚意也要讲方法,真正听到真意见、好意见。会前的谈心谈话必不可少,要坚持把心打开、把事摆开、把话说开,既“交心”更“交底”。
坚守党性原则,防止“格调不高”。组织生活会重在查找解决矛盾问题,难在揭同志的“短”、亮自己的“丑”。没有坚强的党性原则作支撑,容易导致形式化、庸俗化。相互批评要关注和解决“好人主义”问题。奉行好人主义的人,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批评他人,要真正做到出于公心、发自内心、不昧良心。自我批评要关注和解决“自我原谅”问题。检视问题避重就轻、以共性代个性,剖析原因只讲客观不讲主观,评价自己与评价别人采用两套标准,都是政治上思想上不够成熟的表现。要切实对照党章党规把标准立起来,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省察自身。此外,书记的点评意见在党员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踩不到“点子”上,被批评的同志个人不服,被表扬的同志缺乏公认,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必须坚持批评鞭策与鼓励激励相统一,帮助党员画好当下的“像”、点亮前行的“灯”,提高点评的“成色”。
力求全面辩证,防止“就事论事”。如果只谈工作不谈思想,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摆现象不究原因,就会把组织生活会开成工作总结会和例行公事会。对此,要坚持全面和辩证的观点,把握好组织生活会的主题主线。在看待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时,既看到个人的努力因素,也看到上级的指导、同级的帮助、下级的支持,否则不仅有失谦逊,而且得出的结论也不会客观。在指出他人的短板不足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区分是故意为之还是疏忽大意、是能力不够还是态度不正、是品行问题还是性格使然,确保捏到“麻筋”、帮在实处。在筹划安排组织生活会时,要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主题,研究探索与理论学习紧密衔接、与重大教育有机统一、与主责主业融合贯通的方法途径。
切实整改提高,防止“知行脱节”。组织生活会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对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专门的整改计划,做到目标、措施、责任、时限“四个明确”。对个别问题,加强“点对点”指导帮带;对突出问题,坚持响鼓重锤、“猛药”去疴;对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以及容易反复的问题,注重从制度机制上思考改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改。问题整改情况要在下次组织生活会上专门报告,切实形成工作闭环。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编办监督检查处)
责任编辑: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