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发力点

发布时间:2022-01-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胡小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群体是国家发展的支柱、社会进步的中坚、城市竞争的主体。对国家而言,无论是科技创新、就业支撑、消费增长,还是文化活力,都离不开青年,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城市而言,青年的发展状况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前景,青年人才越多,城市越有希望。更好地服务青年、关心青年、支持青年,应该具化为每个城市的战略行动。要着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优化青年群体在城市的工作、生活、社交环境,提升青年群体在城市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

青年群体是职场的中坚力量,但在不同生命周期中,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处境相对脆弱。部分城市青年群体是外来人口,在城市中面临工作、住房、婚恋、城市融入等各方面的压力。青年群体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养家糊口的生活压力,他们在工作和家庭中都需要加倍付出、加倍奉献、更多承担。在现代大城市生活消费的挤压下,青年人的收入所得与生活支出往往不成比例,不得不以更快的节奏、更大的强度工作,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可以说,城市青年群体面临的工作、收入、心理、情感、住房、社交等方面问题,直接影响城市的活力和创新动力,需要重视他们面临的发展困境,为青年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

从发展维度理解,每一个城市都要努力建设成青年友好型城市,要让青年人在城市中获得机会,获得尊重,更好成长与成才。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应该秉持吸引青年群体、留住青年群体、激励青年群体、愉悦青年群体的城市理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结构、城市文化政策、城市公共政策以及城市社会服务等都应该以尊重、满足并服务于青年成长与发展为目标,更好地满足青年群体的就业、居住、学习、社交等日常需求,更好地促进青年群体的发展诉求,营造包容、开放、活跃的城市氛围,打造鼓励青年创新创造的软硬环境。近些年,不少城市先后出台建设青年友好城市的相关政策,如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致力于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杭州出台人才生态37,重点实施青年人才弄潮工程;成都以成都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成都建设更有为为理念,印发《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工作方案》;宁波举全市之力打造青年友好城,出台《关于宁波市集聚全球青年才俊打造青年友好城的实施意见》;深圳提出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编制《深圳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规划》。在省内,南京、镇江、泰兴等地也先后出台了打造青年友好城市相关政策。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之所以蓬勃发展、充满朝气,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环境总体对青年更为友好。一些中小城市,也应该推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留住本地青年的同时吸纳外来青年,激活新兴产业动能,重构小城市生活魅力和发展竞争力。青年面临的难题,就是城市亟需回应的问题,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应该重点从就业、安居、婚恋和学习层面入手,切实打造对青年友好的四宜之城

首先要将城市打造为宜业之城青年群体最看重的,是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机会。因此,青年就业吸引力是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凡是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行业、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金融产业、时尚产业、文旅休闲等行业发达的城市,都更加容易吸引青年人。比如英国的格拉斯哥小城,因为音乐相关的创意产业发达,便吸引了全球范围的青年人聚集;我国的三亚因为文旅休闲和时尚产业较为发达,也吸引了不少的青年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应该立足城市现有产业基础,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搭建用人单位与高校大学生沟通交流平台。培育和壮大具有青年特质的创新创意类产业,发挥产业对青年群体的磁场效应。要鼓励青年人创业,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青年创业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为青年人才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和人才绿色通道服务。

其次要将城市打造成为宜居之城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需求是青年人扎根城市的刚性需求。近些年,不少城市加大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产业集中区配建一定数量的青年公寓、产业社区公寓,为吸引青年人才提供了良好居住条件。还有的城市打造青年驿站,为前来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免费提供短期住宿和就业指导,旨在解决毕业生求职难、住宿难的燃眉之急。在住有所居的基础上,还应该努力打造青年人喜欢的居住环境。比如围绕青年消费特点,打造夜间消费场所、沉浸式体验旅游区、青年剧院剧场,创办音乐节,推出网红打卡地等,打造一些集休闲娱乐、文化感受、游览观光于一体的青年集聚新地标,培育受青年人喜爱的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新业态。当代青年生活普遍紧张、快节奏,忙碌、加班是常态,应该建设一些15分钟阅读圈”“健身圈”“休闲圈等,布局增建体育运动场馆、文化休闲等设施。

再次要将城市打造成为宜家之城人口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在婚恋、交友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关心和帮助。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需要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对各地青年包容、友善,让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青年群体有一种社会心理层面的归属感。城市还要营造出一种关爱青年群体恋爱、结婚的积极氛围,将服务青年婚恋交友纳入职工工作、青年工作、妇女工作,举办青年联谊会、沙龙等活动,增进青年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域交流,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比如,为建设青年宜居城市、青年活力城市,成都市提出要构建线上线下广覆盖的青年社交场景体系,在“15分钟生活服务圈广泛布局1000青年之家,以丰富青年兴趣爱好、婚恋交友等社交活动。

最后要将城市打造成为宜学之城终身学习理念已经被当代青年广泛接受,优良的各类教育设施与机会,是吸引和留住青年群体十分重要的城市资源。技能培训与学习、学历教育、资格证书、专业学习、业余休闲型学习等,都是青年群体热衷的文化追求。一座青年友好型城市,需要有高等教育院校、文化艺术机构、活跃的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各类专业技能进修机构,供青年群体可以就近、便利地获取学习机会。要注重创造社会教育良好环境,规划青年成长成才各个环节的教育需求,统筹协调各类再教育资源,实现对青年教育空间的全覆盖。要构建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同时,也要有较好的基础教育设施,如幼儿园、中小学校等设施,满足青年群体结婚生子后子女的教育需求。

作者系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系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江苏城市人文空间与城市高品质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佳婧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