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01-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黄景禧 朱大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既是改善企业生产经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强基提质工程,致力抓住政策落地、研发管理、协同创新、要素支持等四大环节,全力实施政策服务集成化、研发服务系统化、协同服务嵌入化、资源服务多元化,促进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

政策服务集成化,促进企业创新连高地、接地气

紧密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政企一体、上下贯通、高效快捷集成化服务,全力打通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一是强化行政推动,促进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数字赋能创新发展大会,对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进行表彰奖励。2020年兑现各项创新奖补1.5亿元,惠及企业700家。编制强基提质工程行动计划,建立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科技人才工作组织程度,实施科技人才工作项目化推进、指标化考核,将重点任务分解到位、落实到人。二是强化协同管理,促进服务举措跟进到位。健全区、镇、企业三位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在各镇、重点园区成立科技人才办,统筹、协同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工作。推行科技创新网格化管理,选聘近500名企业兼职科技人才专员,实现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组织职能部门深入企业开展政策解读、业务辅导、把脉问诊,确保国家、省市各类科技人才政策精准宣传到位。三是强化资源整合,促进配套政策衔接到位。全面整合条块政策资源,形成争创全省创新型示范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政策意见,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深化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五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支持高新区、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编制《惠企服务手册》,整合涉企部门服务清单、惠企政策清单、数字赋能企业及涉企服务机构清单,让企业创新政策更全面、更清晰,可操作、可兑现。

研发服务系统化,促进企业创新重管理、强规范

引导支持企业加快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自主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创新管理和研发能力双提升。一是以典型领路,提升企业研发规范化水平。在全区推广亚威机床、长青农化等标兵企业研发规范化建设经验,引导和帮助企业规范建立研发组织,合理配置研发资源,推动研发持续有效运营。近两年,承担市级以上重点研发、社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5个,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近亿元。二是以机构筑路,提升企业自主研发高新技术水平。高标准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全区建成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23家,其中省级以上222家,国家博士后工作站10家。亚威机床通过打造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省工程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在意大利、韩国设立研发中心,先后承担国家智能机器人专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1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数控折弯机、数控转塔冲床、钣金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卷板加工机械生产能力及产销量稳居国内第一,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化金属板材加工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是以改革探路,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水平。率先在全国实施无形资产发展战略,创新开展以知识产权保护、质量品牌发展和标准计量提升为重点的无形资产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实施商标专利双轮驱动工程,提升质量标准和品牌市场控制力。通过企业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无形资产从价值发现向价值实现转变。在扬州率先通过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验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6家。

协同服务嵌入化,促进企业创新有温度、高黏度

紧紧抓住协同创新时代脉搏,推动企业创新多主体、多元素相互补充、共同协作,破解科技成果本土转化难题。一是营造浓厚氛围。深入实施镇镇通名校工程,连续三年举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应用峰会、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以及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创业大赛,签订重大科创项目、科创平台、校地校企合作和高端人才项目200多个。持续加大产学研支持力度,奖补标准由10%提高到25%,全面启动百校联百企、千博汇龙川招才引智活动,力争十四五末校企合作实际支付费用突破1亿元。二是拓宽合作领域。围绕产业强链、补链、扩链,大力引进中国商飞·中科蓝海民用飞机智能视觉研究院、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实验室、蚂蚁链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加强与华为、SAP、西门子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建立本地化数字经济运营中心、智能制造创新赋能中心。2021年为500多家企业提供上云、智慧治理、人才培训等服务。三是提升合作质效。充分发挥高校分支机构对项目研判、资源对接的优势,支持、引导江苏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扬州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尝试推进校企合作担保制,即校企合作项目在研发成功之前由分支机构先行垫付费用,成功之后由企业支付相关费用,对失败的项目政府给予适度补偿。探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校企合作新模式,尝试推进合作项目20多个,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提高产学研合作成功率,解决中小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有想法、无思路、难决策的难题。

资源服务多元化,促进企业创新环境优、活力强

针对苏中城市创新载体少、资源集聚能力弱、人才招引难的客观现状,以多元化支撑破解要素集聚难,让更多创新资源引得进、用得好。一是抓载体共建,提升内力。引进专业运营机构,提升星创天地四新产业园、御龙湾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载体运营水平,序时推进联东U谷等载体建设。积极探索资产主体让一点(租金)、政府支持一点、社会资本投入一点的方式,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参与众创空间、孵化载体建设,以强大的市场人脉吸引、支撑创新资源汇聚。2021年,全区各类创新综合体新增入驻企业105家,落户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二是抓金融支持,释放活力。设立10亿元的数字产业基金、20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重点项目扶持资金,各类基金总额达288亿元。2018年,与中国银行合作率先在全省试点中银高企贷,累计向区内高企发放贷款4亿多元。近三年,全区发放苏科贷”“扬科贷等近2亿元,有效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难题。推进资本市场建设“513”行动计划,金世纪车轮、嵘泰股份先后在韩国KOSDAQ、上交所挂牌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有12家,四板挂牌企业达122家。三是抓人才引培,增强引力。实施人才企业成长伴随计划i to Iidea to IPO),成立麒麟青年企业家协会,设立麒麟天使梦想基金2500万元、智慧创投基金1亿元。近两年累计投资项目25个,带动社会资本投资5亿元。打造龙川英才”“龙川工匠两张名片,近三年累计吸引高层次人才391位,获批市级以上人才项目415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持续突破。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科技局)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