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狭义上指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设区市管辖的地区。这里是我国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当今中国制造业较为强劲、城乡融合走在前列的板块之一。行走在苏南各地,虽然城镇、城市之间的距离比中西部很多地区要短,但道路两旁却随处可见田野村庄、白墙青瓦,“鱼米之乡”的风采常见。苏南对农业的保护、对农村的投入、对农民的保障,正步步升级。“只会在农村搞工业不算本事。”这句话体现了苏南基层干部“重工”亦“重农”的观念升华。对于今天的苏南而言,农业不是盆景和点缀,而是推进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工补农、促农正是苏南共同富裕之路的宝贵经验。
城乡居民收入比成“热词”
苏南农村聚力走向“共同富裕”,既直接得益于遍布城乡的工业,也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发达。苏南是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很多村都办有乡镇企业,在经历了大改制过程后,村集体经济虽然大多退出了企业,但积累了资产、资金,又由于出租土地或建标准厂房出租从而拥有不少收入。通过多种形式持续运营,很多村集体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在苏南,各地不仅乐意比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还互相在比“城乡居民收入比”,以此作为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数据之一。2020年,江苏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9∶1,苏州市为1.889∶1,常州市为1.87∶1,无锡市为1.81∶1。
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是苏南农村发展的显著特征。江苏全省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消除了18万元以下低收入村。2020年,无锡全市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67万元;张家港全市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249万元,每年村级股份分红和惠民福利支出超4亿元。村集体经济发达的乡村,农民收入较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就较小。
城乡居民收入比的缩小,折射了苏南多年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的成效。苏南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有就业机会增多、幸福感提升等切身感受。有着“华夏第一钢村”之誉的永联村,宣告实现了“四个99%”:99%的耕地实行了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管理,99%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99%的村民享受到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及条件,99%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镇居民更加优越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农民憧憬说“退休”
在很多人印象中,“退休”和农民关联度不高。但在苏南农村,这一现象正在发生可喜变化。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湖浜村打造了主要吸引上海等周边地区游客的田园旅游景区。被民宿企业聘请、正忙着活计的农民沈国勤已有67岁,身材瘦削,两鬓微霜,脸庞和手臂略显黝黑。问及未来的人生打算,他两手一挥,爽朗地笑说:“我希望干到70岁就退休。”
老沈说退休有底气。4年前,他把家里的农房租给民宿经营企业装修后接待游客,一租五年,租金一年7万元,已收到租金35万元。老两口在附近租了1套小房子居住,每月租金900元,两人在民宿企业打工每月收入合计约7000元,也能领取失地补偿。
“我还有‘退休工资’。”老沈指的是,他家的承包地被征用后,一家人被政府纳入养老保险体系,每月能领取一笔养老金。他掰着指头算了笔账,算上出租老房租金,目前夫妻俩年收入超过18万元。不但不要住在苏州工业园区一带的女儿花钱为他们养老,相反还拿出钱来支持她投资办厂。“女儿让我们住城里去,我们才不想去哩,住村里更舒心。”
在苏南农村,农民退休观念开始萌芽的地方,往往具备这些特点:一是职业分工细化,农民往往进厂当工人,或者受雇于农业企业、民宿;二是土地被征用或承包土地使用权已流转统一开展农业经营;三是村集体经济发达,能够给老人发放福利,增加收入,助其衣食无忧。此外,我国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发放补贴,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总之,对于开始有“退休”意识的苏南农民而言,依靠或部分依靠儿女养老的农村传统方式正在发生变革。
乡村频现“观光塔”
在乡村,观光塔一般较为少见。但在地势平坦的苏南农村地区走访,利用空地建设、可以饱览田园风光的观光塔却接连撞入眼帘。
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苏州的张家港市东部,紧靠长江,对制造业实力强大的张家港而言,这里既是“鱼米之乡”,也是“生态绿心”。一栋4层通透的观光塔,矗立在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北社区的田野中间。钢架结构、玻璃围栏,拾级而上,凭栏临风,可以360度无遮挡俯瞰田野、禾苗,远眺溪流、农房。观光塔旁边的空地上,还设立了一道黄色斜长“稻田滑梯”。
自行车、缝纫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这片田野入口处,一排青砖小窗里镶嵌着村庄里的老物件。小火车式样的游览车,载着众多游客穿行田野。两个在附近工厂工作的外籍人士,正在田野中骑行。
在中国蚕丝之乡的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也有一栋田野旁的观光塔。登塔可以欣赏稻田、树林、湖畔组合的田园风光,还能通过熊猫外形的望远镜,眺望更辽阔的河流。运营这个观光塔的是一家乡村旅游企业,塔下可举行草坪婚礼、企业团建、生日派对、沙龙活动。旁边还利用一个旧厂房,建起了乡村咖啡馆。
得益于田园风光和乡村建设,苏南的乡村民宿业态正在如火如荼发展。弯弯的小河穿村而过,如箭在弦,开弦弓村因此获名。但人们更熟悉她另一个名字——江村。旧时江村,农耕、蚕桑业发达,因费孝通先生调研写下《江村经济》闻名中外,成为“江村”。就在“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旁边,改建农房新开了一家“江村Club”,在此可喝咖啡、品茶、会友。在乡村茶馆喝早茶,到“田园餐吧”喝啤酒,吸引了很多人前往苏南乡村休闲度假。在苏南不少地方,一些停办的村办工厂装修后不断冒出的“俱乐部”“咖啡馆”“氧吧餐厅”,体现了苏南正在构造一种可以称之为“现代田园之乡”的生活方式。
未来再看几着棋
繁体字“蘇”,就是“鱼米之乡”的组合。“苏湖熟、天下足”的古语,记录了苏南传统农业的发达。苏南揽平畴沃野,依长江、拥太湖,自然禀赋优越,乡村文化底蕴深厚,而今身处人口超2亿的长三角地区腹心地带,农旅消费实力强劲。新发展阶段,历经高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苏南,对农业有了新的认知,促进共同富裕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引导人才、科技、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农民、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品质逐渐趋同,在城乡之间建立完善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正成为苏南地区未来发展的奋进目标。
总体而言,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苏南无疑还有长路要走。如,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均衡,新增长点怎样挖掘;如何更加关爱外来打工者,使之融入苏南城乡发展;如何传承发扬当年农村改革勇气,引领乡村振兴走向新境界……这些问题还待破解。
太湖水阔,长江浪宽。正在涌现的苏南城乡新浪潮,必将重塑这片土地,带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气象,且再看几着棋。
(作者单位:新华社江苏分社)
责任编辑:包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