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激活产才融合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02-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戚 湧    

产才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产业向高端迈进的必然。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产业园区主战场、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更深层次推进产才融合发展,以人才链的,激发创新链的,托举产业链的。这为江苏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导向。江苏要围绕产才融合做文章,寻找有效抓手,探索实施路径,致力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生动局面。

当前,江苏聚焦制造强省建设,积极推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迸发出强劲的高质量发展活力,逐步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产才融合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江苏以国家人才发展政策为指导,聚焦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打造协同推进的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出台科技创新40”“科技改革30”“人才新政26五坚持五提升等政策措施,分类分层分级推出百千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新一轮双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一批配套的产才融合促进工程。围绕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人才服务品质,营造人才服务氛围。

产业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20年底,江苏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884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55万人,产业人才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骨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关键技术研发人才队伍规模逐年增加。全省上市企业中先进制造业人才数量占比超过60%,制造业人才增长超过20%,人才向新兴产业集聚趋势明显。人才支撑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7.8%46.5%,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

高层次人才集聚态势逐渐形成江苏坚持引培并重,既树立全球视野、锁定顶尖人才,又强化精准性、培养发展产业所需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以省双创计划为引领,全省各地出台近100项引才计划和支持政策,包括创新创业经费资助、个人生活补助、计划项目扶持、生活配套服务等,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产业人才8000多人、团队近400个。在人才培养方面,“333工程进入第六期,培养高层次人才2692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中先进制造业产业项目入选380个,占总项目数的62.3%2020年,遴选出86家单位作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确定81家企业为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累计创建产业+人才特色小镇55个。

人才发展生态体系日益完善江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深化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改革等,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激发产业市场活力。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工作,重点人才与科研计划实施主要采取同行评议、考核评比等方式,企事业单位人才评价主要由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自主开展。实施产业教授、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等系列人才计划,推动科技人才到基层和企业一线,形成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产业成就人才进步的良性循环。完善各类产业人才激励政策,建立了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相互促进的人才使用机制。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更深层次推进产才融合发展,需要突出以用为本,积极探索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融合,努力将人才势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加强顶层统筹设计推进产才深度融合完善产才融合组织推进体系,发挥人才工作合力,统筹推进产才融合发展,引导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组建产业人才战略联盟,以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为主,联合高校、院所、金融服务机构等,形成联合培养、优势互补、人才共享的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合作平台。推进产业高端智库建设,围绕我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江苏产业战略科学家专项培养工程,遴选培养一批院士、世界级创新人才和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江苏重点产业高端新型智库。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围绕现有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学科,建立健全我省高校学科协同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机制,重点建设一批产业技术优势高校和学科专业,开展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改革试点。创新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在苏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市场导向、灵活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支持开展校企合作,完善新型学徒制,改革课程体系,推广订单式培养。实施产教深入融合发展工程,鼓励大型企业牵头组建一批职业教育集团,推动企业增加学生和教师实践岗位,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推动人才资源共享提升人才配置效率完善产业和人才数字化管理,编制产业图谱和高端人才分布地图,建立江苏产业人才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数据驱动的产业核心关键技术识别和人才能力评价,掌握人才需求清单,精准配置人才资源,提高产才匹配度。推进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工作机制,引导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加强合作,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培育人才链。推进产业人才资源共享,探索建立区域间高端人才双聘制,支持周末科学家”“星期天工程师等异地服务,鼓励高端人才资源共用共享。

注重平台载体建设服务产才开放融合支持园区人才载体建设,开展江苏产业名园培育计划,做大做强产才融合优势载体,将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作为名园重要评价因素,引导支持园区完善人才链。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战略合作,完善领军团队和人才牵头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完善重大科研平台体系,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国家级人才平台,出台省实验室人才科研特区政策。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行动,重点培育建设高校学科、龙头企业、省部共建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完善国家级载体布局建设。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激发人才双创活力创新人才金融服务,探索各类人才创投基金与国家和地方创投基金的上下联动机制,配套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投融资体系。加大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平台对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打通成果转化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江苏高标准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南京创建全省首个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形成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协同配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探索知识产权市场化保护新模式。建立一批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区域人才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