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策略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2-03-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何丽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自古以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与策略是两种重要的决策类型,制定执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

战略策略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

战略最初源于军事领域,而后逐渐拓展至各领域、各层级、各组织之中。所谓战略,指的是在客观认知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进而作出的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关键性的决策。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关注战略,深入思考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策略则是为确保战略实现,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而运用的灵活性具体性措施。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中国共产党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的,每个党员,特别是干部,必须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战略与策略是两种重要的决策类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提升领导效能、对于我们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至关重要。

坚持战略与策略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热点变化不断,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认知战略与策略之间的内在关联,坚持理想与现实、稳定与灵活、全局与局部的辩证统一,不断提升战略策略水平。

坚持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战略侧重于目的,着重于未来愿景、发展方向;策略侧重于手段,着重于推进方式、行动方案。领导干部既要制定面向未来的战略,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策略。战略是面向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组织愿景、使命及目标。比如,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注重未来方向的同时,也要注意当下现实问题的解决。当下是未来的保证,倘若不重视当下现实问题的解决、当下分解目标的达成,长远战略就难以实现。策略是把战略付诸实践的具体行为能力,是把战略变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现实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善于把战略渗入贯穿于领导活动全过程,将其分解为实实在在的阶段目标和具体举措。

坚持稳定与灵活的辩证统一领导干部既要制定相对稳定的战略,也需要掌握相对灵活的策略。策略离不开稳定战略的引领,战略离不开灵活策略的保障。毛泽东把未来形势发展比作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穿衣应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当年抗战形势的发展,第五年以后的抗战形势,实处于争取胜利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不但和抗日的第一第二年不相同,也和抗日的第三第四年不相同。同一策略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中就会失去其良好效用,策略必须与当时抗战形势相符合。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没有一刀切的策略。领导干部要秉持实事求是原则,敏锐感知未来情况的发展变化,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时度势、内外兼顾,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地灵活调整策略,以取得最佳效果。

坚持全局与局部的辩证统一战略侧重于全局,着眼于总体目标与整体规划;策略侧重于局部,着眼于分解目标与优先顺序等。领导干部既要着眼全局的战略,也要关注局部的策略,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与全局意识,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算大账、算总账,切不可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必须对标中央精神。与此同时,领导干部要扛起本部门、本地区发展的第一责任,心怀国之大者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深入研究工作所涉及的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关注其中的重要环节与关键要素,立足于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本部门、本地区的良性发展。

战略注重长远愿景,策略聚焦当前问题;战略具有稳定性,策略具有灵活性;战略着眼全局,策略着眼局部。若干个当下就是未来,局部的整合就是全局,战略与策略相互依存,相互交织。领导干部要统筹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稳定与灵活、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内在关系。

提升战略策略能力的关键要素

战略决定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策略服务于某一战略的实现,理想的战略离不开若干实事求是策略的支撑。预见、决断、定力是领导干部制定战略策略的三个关键要素,提升领导干部战略策略能力,必须提高预见,增强决断,保持定力。

提高预见所谓预见,是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倘若预见出现失误,对事物发展趋势出现误判,战略策略就难以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基于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在全面、准确、及时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提前判断事物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抓住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制定战略策略。预见重在求真,通过深刻洞悉和把握客观规律,分析研判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有效避免战略策略的盲目性。

加强决断决断是面对复杂形势、多重风险、异常艰难之时的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对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作出的关键抉择,是战略策略决策中的艰难定夺、果断定策、审慎创造。毛泽东曾说过,“‘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领导干部要秉持一定的价值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着重发现、分析、解决未来和全局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全局统筹、利弊权衡、创新应变,把握时度效,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出最适合方案。决断重在求善,是智慧与胆魄的集中体现,外显为洞察事物本质、权衡利弊得失和承担决断结果。

增强定力定力是务实沉稳地坚持既定的长远性、根本性战略目标,不为一时利益和一时变化而改变初心、目标和方向的心理品质与行为能力。战略实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灵活运用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有的领导干部只看到眼前的困难与矛盾,缺乏持之以恒的定力。尤其是在面对挫折与危机时,领导干部要具有坚定的意志力,平心静气,头脑清醒,对于战略方向充满自信,秉持定力,抱有耐心,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定力重在求稳,延续业已制定的战略,不患得患失,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钉钉子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

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对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认知战略与策略之间的内在关联,坚持理想与现实、稳定与灵活、全局与局部的辩证统一,提高预见,增强决断,保持定力,以不断提升战略策略水平。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佳婧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