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提升区域算力服务网络能力

发布时间:2022-03-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李红娟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上升为新生产力。为加快统筹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国家多部委于20215月联合发布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建设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随着20222月最新一次国家复函同意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4个节点的建设方案,至此,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架构完成——8个国家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全部获批,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建设。江苏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省份之一,近年来,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迅猛,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3%,位居全国第2。作为制造大省,江苏致力于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省内各市对算力的需求均处于高位,但大部分城市自身算力的供给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此次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布局,江苏有一地,即苏州市吴江区,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的起步区之一参与其中。未来,本地数据中心集群如何积极承接域内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又如何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并最终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是江苏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必须解答的课题。

202112月,《中国城市算力服务网发展指数报告(2021)》首次发布。城市算力服务网是经济学范畴的概念,是从供需匹配角度,描述一个城市所需及可获得的算力服务能力。它与算力网络的概念不同,算力网络是技术定义,主要是阐述算力调度与运营系统的技术框架。可见,城市算力服务网算力网络在城市数字经济运行成效的外在表现。报告在8个枢纽节点中选取了22个样本城市,利用城市算力服务网发展指数,从城市规模与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存储与计算能力、通信能力等4个方面,对这些城市的算力需求与算力供给的匹配程度进行了综合测评。城市算力服务网发展指数在1.05分以上认为城市自身算力供应充足,并且得分越高供给越充裕;得分在0.95—1.05之间认为城市自身算力供给与需求大致平衡;得分在0.95分以下认为城市自身算力供应不足,数值越小表明算力供给越紧缺。

据城市算力服务网发展指数测评结果显示,在京津冀地区,天津市指数为0.983,算力供需基本平衡,北京市指数为0.867,算力供应不足,但周边的廊坊和张家口2个样本城市的算力供给过剩,可填补其算力缺口;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市和珠海市的算力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广州市的算力供应稍有富裕,指数为1.099;成渝地区的成都市和重庆市总体上算力供给不足,指数分别为0.9070.912,但离贵阳市和兰州市等算力资源充足的地区较近,易获得算力补充。

在长三角地区,除无锡市与淮南市算力供需大致平衡外,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苏州市和南通市的算力供给均不充足。尤其是杭州市和苏州市,指数分别为0.6650.694,在22个样本城市指数中处于最低和第3低的位置,凸显了长三角地区算力供给较为紧张的态势。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市近年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迅速,数字产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大量的算力需求。2020年南京市数字经济规模为7337亿元,位列全国第9202110月,南京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争取创建全球一流数字经济名城,建设全国数字化科技先导区、数字化产业标杆区、数字化治理示范区、数字化生活引领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定位。在城市算力供给方面,南京市率先建成全国首座双千兆省会城市,城乡千兆光网覆盖率达100%;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17个,排名全国前列;IPv6指数排名全国首位,城市网络建设全国领先;建有超大型数据中心1个,并接入了国家级骨干网;建有大型数据中心7个,其中1个接入国家级骨干网,其他6个均接入省级骨干网。即将启动建设的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处于南京都市圈范围内,将为南京市的算力供给带来大幅提升空间。

苏州市数字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已吸引华为、微软(中国)、甲骨文等世界500强入驻,涌现出天聚地合、苏州国云、企查查、同程旅行等一批本土创新企业。2020年苏州市数字经济规模达9827亿元,位列全国第5。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苏州市带来巨大的算力需求。苏州市提出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现有近600家重点软件企业,工业软件收入约占全国的7%,全国十五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已有十家落户苏州。苏州市还是央行首批数字货币试点城市,建成了全省首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在算力供给方面,苏州城市全光网已经建成,并在20214月率先在全国实现5000M能力,全面助力城市算力供给;已建3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其中1个接入国家骨干网;建有3个大型数据中心,其中2个接入省级骨干网。即将启动建设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起步区之一就落在苏州市吴江区,将积极承接苏州乃至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实时性算力需求。此外,苏州市规划到2023年全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将新增机架数21.7万个,可为城市增添更多算力供给,进一步减小算力供需差距。

被誉为物联网之都的无锡市2019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文件,提出要把无锡建设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2020年,无锡市数字经济规模达557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年收入160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发展迅速。在智能制造领域,无锡市有226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有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较快。无锡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应的算力供给作为支撑。在算力供给方面,无锡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截止到2020年底,无锡市建成5G基站8699个,新开通5G基站数、5G基站覆盖密度等全省领先。建成NB-IoT(窄带物联网)基站超6700个,物联网连接数超1500万,建成我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无锡市在城市光网建设、新型城域网试点等方面抢先布局,已完成全光网建设,建成了市区1毫秒、市到县2毫秒、全境3毫秒的低延时圈。建有15个成规模数据中心,其中5家为大型数据中心,且其中3家接入国家骨干网,2家接入省级骨干网。数据中心的规划机柜数为21000余个,目前已建成18000余个,基本满足无锡市的算力需求。

新晋万亿城市、近代第一城南通,在城市算力需求方面,依托制造业和服务业良好的发展基础,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2020年,南通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62.4分,高于56分的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南通市新增贯标评定企业175家,累计上云企业总数超1万家,拥有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企业达到2470家,注册企业数全国地级市第一。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在算力供给方面,南通先后发布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城市5G网络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底,该市建成5G基站超1万个,建有大型数据中心1个,即旗云(南通)国际云数据中心,设计机架数为5800个。正在大力建设的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目标是建设10万个标准机柜,以热数据运营为主,现已招引了一批大数据领域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未来将极大改善城市算力供应不足的现状。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各具特色。上海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排头兵;杭州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均位居全国第一梯队;苏州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旨在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南京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核心数字经济产业上持续发力;合肥依托中科院和中国科技大学,坚持以创新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涌现了一批数字经济企业。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算力需求一直处于高位。但由于土地、用能、水、电、产业结构配置等因素,导致区域内大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有限。因此,要以长三角枢纽节点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算力服务网平台,实现算力服务跨域流通。统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和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与各市区域内在建及拟建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性算力业务向西部迁移。对于已建成的数据中心,鼓励采用光电磁一体化超级存储解决方案、“CPU+GPU+DPU组合等先进技术方案来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改造和智能计算升级,逐步向边缘计算中心转变。同时,加快算力在线调配和流通的虚拟化服务,统筹骨干网布局,促使数据和算力服务跨域供给和流通,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

(作者系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