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牵动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他“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创办于1947年的南京市力学小学,校名中的“力学”就是“致力于学习”之义。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延续优秀办学传统,着眼新的时代特点实现新的办学方式升级。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守办学初心,持续开展儿童研究素养培育,着力培育以“创造”为核心、“致力于学,学以成人”的全面育人学校文化,努力和孩子们一起实现创造性成长。
创造性成长:儿童的学习生活方式
也许在很多人心目中,研究、创造等活动都是大人的事。但当了几十年小学老师的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他们在创造中生活、学习与发展。研究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让儿童成为研究的主体,培育儿童的研究素养,就是在帮助儿童孕育面向未来的学力。儿童在研究中逐渐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寻找“巨人的肩膀”,进而让研究成为他们的学习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成长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创造性成长”的教育理念,坚信“儿童在创造中成长,创造是儿童的生活方式”。
在实践中,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带有“研究初体验”的意味,但真正去关注“儿童是如何开展研究”的人并不多。近年来,我们着力培育儿童研究素养,探索实现“创造性成长”的培养方案,为学子提供更好成长、成为自己的教育路径。在我看来,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一起寻找如何做研究的方法,是一件令人向往的、着迷的,有意义的事业。
事实上,我们的祖国同样在创造中成长。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甲骨、青铜、竹帛的记载中,中华文化越过千载,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我们。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创造。探索实现“创造性成长”的路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导儿童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播种爱国心:在精神指引下创造
爱国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过的认同,更是再基本不过的责任。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是儿童创造性成长的第一要义。如何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爱国的种子,理解爱国与创造、与成长的紧密关系,是我们近年来探索回答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校为同学们开发了系列儿童研究课程,如《三代人的四十年》《小米粒学党史》《科学家精神》《中国航天》《读懂故乡》,指导同学们通过读与查、寻与访、行与思等方式,了解历史、学习伟人、感悟精神。比如在2021年,四位同学组成的研究小组,从科学家的“眼睛”、科学家的“脚步”、科学家的“声音”、科学家的“胸怀”四条线索共同研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同学们展开了对钱学森爷爷三改其志和艰难归国的背景研究,认识到“眼睛”引领着“脚步”、“脚步”发出“声音”。孩子们从内心认识到,是爱国这粒种子,伴随着钱学森的少年求学、艰难归国、航天报国的足迹,凝聚了他的智慧与勇气,造就了“两弹一星”的辉煌。孩子们不断地被这些事迹打动,激发出更强烈的探索动力。
厚植报国情:在服务奉献中创造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历经75年岁月洗礼、时光淬炼,“力学报国精神血脉,研究创造文化基因”已刻骨铭心于一代代力学师生。如何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从身边事情做起,引导孩子们厚植报国情,是我一直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必答题。
学校有一位同学对航天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阅读《中国航天简史》,连线酒泉发射中心程序员叔叔,解码“飞天”舱外航天服,通过亲身体验,对“波纹袖”“舱外手套”“气密层”“液冷服”等物件的作用和功能都如数家珍,并且动手设计了一款“未来航天服”。为了能与专家连线,小姑娘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前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三页准备向专家提的问题。为设计出新型的航天服,她试穿着自己买来的模拟“航天服”足足两整天,在家里走来走去,虽又闷又热又重,却丝毫不在乎。她分享说:“做这项研究就是要学习中国航天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与他们相比,这太不算什么了!”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在上过道德与法治课《安全记心头·平安出行》后,三年级一位同学想起每次经过地铁闸机口时都担心被夹住的问题。因为南京地铁规定,1.3米以下的小朋友不需要买票可直接进站。在老师鼓励下,他利用五一假期来到珠江路地铁站进行实地观察,得到一手数据。通过分析提出,地铁闸机门设置成开合形式,大闸机门采用鲜艳颜色标识出来,并设置较长的开启时间。这一建议被地铁建设与运营安全管理部门采纳。这位同学会观察、善思考,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城市建设贡献了一个儿童的智慧。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们以报国为方向,种下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种子。
砥砺奋斗志:在脚踏实地中创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年轻人练就过硬本领。他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常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激励他们脚踏实地、虚心观察、动手参与,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前不久的寒假,学校策划、开展“读懂故乡”儿童研究活动,旨在引导小朋友通过真实、生动的研究实践了解故乡、热爱家乡。在这次儿童研究活动中,全校2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757位同学对故乡美食兴趣最浓,595位同学研究了故乡风景名胜,423位同学研究了故乡历史,189位同学研究了故乡风俗,170位同学研究了故乡人物,47位同学研究了故乡方言。他们将课内掌握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实践中,通过读与查、寻与访、品与尝、思与创等行动深入展开观察思考,过程充实,成果丰富。比如,三年级一位同学把选题确定为“跟随特殊的公交线路感受南京的博爱”。他乘坐34路公交来到这条“博爱线”沿线站点,寻找沿途的博爱元素,用脚步丈量着文化,使博爱精神在心中逐渐丰满和深刻。
我们还专门组织同学们对自己的小研究进行成果总结。请每人总结出一条研究小方法,老师从孩子们总结的上千条方法中归纳、优选了100条最有启发的儿童研究方法,编写完成了《儿童研究方法100条》。“好问题就是好选题”“用捉虫思维解决难题”“拥抱研究中的小失败”“分分层、排排队、归归类,都是研究小智慧”……这些洋溢着孩子气更充满了浓浓研究味儿的小方法,就是儿童的智慧、童心的创造。
(作者系南京市力学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