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底色和精神基因,承载着一方人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江南文化历经几千年经久不衰,不断传承和裂变,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共有基因和精神纽带。江南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文艺精品孵化更加繁荣,文化品牌美誉度不断提高,文脉整理和研究成果更加丰硕,国际传播力不断增强。“十四五”时期,为充分挖掘江南文化的丰富内涵,构筑江南文化传承发展新优势,我们不仅要在学术研究、文化平台建设、文艺精品孵化、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还要在数字化应用、工美振兴、园林技艺、遗存保护和品牌带动等方面出实招。
数字化应用,激活现有文化资源。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强文化资源数字转化和开发,借助数字技术活化江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场馆、文娱场所、景区景点、街区园区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聚焦动漫游戏、影视和网络文化等细分行业,拓展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和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进数字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具有江南文化特质的现代数字文化产业体系。采用实物三维数字技术,对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进行信息采集,建立文物档案数据库,根据需要对文物进行全视角实物三维数字展示。建设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和示范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头部文化企业和机构,特别是平台型数字文化企业来江苏落户。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建设,促进数据依法向社会开放。推进“数字非遗馆”建设,丰富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体验等活态传承形式,进一步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应用场景。推动文艺院团、演出经纪机构、演出经营场所数字化转型,促进江南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线上发展。
工美振兴,擦亮“苏工苏作”金字招牌。促进工艺美术产业振兴,推动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进行工艺美术产品表现手法、工艺载体和创作题材创新,促进工艺美术与新兴技术有机融合,完善设计研发、制作生产和销售推广等产业链条。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各级质量奖引导江南传统工艺现代化发展,以第三方认证促进产品品质高端化。建立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振兴目录,将传统工艺美术列入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推进全省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建设。扩大云锦、苏绣、紫砂、梳篦、秦淮灯彩、缂丝、雕刻、木作、扇和明清家具等江苏特色民间文化符号的影响力,打造一批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培育“江南丝绸”等一批传统工艺美术振兴品牌,着力挖掘江南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擦亮“苏工苏作”金字招牌。将符合条件的传统工艺美术企业列入“中华老字号”名录,建设一批传统工艺美术工作站。支持工艺美术数字化资源库、鉴定评估体系和展示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工艺美术人才引进、选拔、培养、使用、激励力度,扶持资助高层次工艺美术人才项目。实施“名师带徒”“名师工作室进校园”等措施,抓好工艺美术人才梯队建设,以多种方式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工艺创意人才来江苏开展项目合作。
技艺传承,彰显江南园林内涵。传承叠山理水、花木配置和空间营造等造园技艺,梳理苏南园林造园手法和技巧,研究苏南园林文化,厘清苏南园林文化中建筑营造、家具陈设、诗词楹联和戏曲书画等的物质与精神价值,放大苏南园林“理想家园”的立体范本效应。策划“一园一品”特色项目,举办“苏南好”园林雅集系列活动,打造“苏南月”园林夜游品牌,凸显苏南园林诗意场所的苏式情调。定期举办苏南园林传承与发展主题论坛,加强苏南园林文化国际交流,办好苏南园林高级人才国际研修班,开展“行走的江南园林”全球巡展活动,持续推动江南园林及园林构件在海外落地,使江南园林成为常驻海外的“江苏文化使者”。
遗存保护,增强非遗传承活力。做强古城、古镇、古村落和古宅保护发展,探索苏南特色文化元素与区域规划建设有机融合,重塑区域文化中江南文化符号,厚植江南文化记忆,延续苏南古城、古镇、古村落和古宅文脉。实施历史名人记忆延续项目,梳理历史名人事迹典故、后代传人和故居旧址名录。实施名人故居保护修缮利用项目,将保护修缮和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加强名人故居与周边街区联动保护。重视金陵文化、吴文化和齐梁文化等文化考古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抓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和阐释。完善调查记录体系,加强代表性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分类保护,推进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提升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品牌带动,明晰江南文化标识。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江南文化特色传播体系,充分凸显江苏“最江南”形象。加强内容策划,统筹江苏省域文化资源,遴选一批城市代表性地标,统一品牌推介LOGO,推出“江南名人轶事”“江南文化建筑符号”“江南运河文化”等系列主题节目。创新形式手段,推出江南文化系列图文、音视频等,在网络小说、影视剧等作品中柔性植入江南文化中的江苏特色元素,推出一系列具有IP效应的衍生文化产品。加大对江南文化品牌重点活动、重大项目的集中推广力度。创新运用融通中外的国际语言和表述,助推云锦、苏绣、紫砂、梳篦和绒花等江南文化特色符号走出国门。加强媒体宣介,借力头部网络平台,突出江南文化网络外宣,构建江南文化外宣媒体矩阵,开展江南文化分众化、精准化传播,不断扩大江南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传播质效,全方位、分众化展示江南文化内在精神特质与外在物质形态。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