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与碳中和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作为经济大省,江苏人口基数高,资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通过推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行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等举措,我省减排降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数量亦处于领跑地位。但整体而言,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化石能源占比偏高,减排降碳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不容低估,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
数字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碳减排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字技术能够与能源电力、工业、交通等碳排放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提升能源与资源使用效率,为碳减排提供一条重要的技术路径。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的研究,在未来十年内,数字技术通过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可以减少20%的全球碳排放量。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化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数字技术对减排降碳发挥的作用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远程通信、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类活动,从而降低碳排放;二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深度挖掘各类生产管理数据,找出隐藏的规律与模式,提高企业价值创造的效率,从而有利于碳减排。此外,数字技术还广泛用于碳排放的监测、统计与核算。在现实中,数字技术促进碳减排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数字技术催生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推动了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二是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进,通过工艺及管理创新,降低传统产业碳排放;三是数字技术帮助政府、企业及个人获取各类涉“碳”信息,提升碳排放数据的精准性与时效性,改善碳排放管理效能。
江苏具有发达的数字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9.54%、8.87%,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规模和增速领跑全国。与此同时,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化,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涌现出一批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及智能制造系统供应商,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越来越多的省内企业实现了由“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的跨越。扎实的数字产业化水平与不断提升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态势为我省利用数字技术降低碳排放奠定了基础。
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降耗减碳。以“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牵引,深入探索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场景。一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智能+”技改工程,面向不同类型的企业,分阶段推进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制造推广和示范。推动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支持企业建立、优化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加强管理系统与生产线设备的深度集成,加快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数字驱动。以数字化为支撑,提升企业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运用数字技术去分析、优化关键设备运行与能耗排放,切实推进企业能源管控平台、污染物管控平台、资源回收平台建设。二是支持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生活服务业深度融合。鼓励商贸流通、文化旅游、演艺会展、健康医疗、教育培训、休闲健身等产业的远程化、虚拟化服务供给,利用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促进生活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运用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商场、宾馆、电影院、图书馆等生活服务场所,实现照明、通风、空调等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提升公共服务场所能源利用效率。三是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整合各类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农业数据的采集监测与挖掘分析,推动农业环境调控、动植物本体感知、畜禽定量饲喂、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
依托数字技术,促进“绿色+智慧”交通运输协调发展。依托数字技术,推动多种运输方式高效协同,提升运输链条综合效率,促进“绿色+智慧”交通协同发展。一是打造智慧公交系统,鼓励绿色出行。综合运用卫星定位、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交通流、交通供需匹配状况、交通拥堵特征、交通需求机理等指标展开分析,深入挖掘和揭示客运运行规律,优化公交线路网络,支助客运企业运力有序投放、客运站疏导应急预警,提升公交系统服务水准。支持引导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汇聚零散的车辆、人员、场站、线路等资源,开展灵活、快速、小批量的道路客运定制服务。鼓励共享交通,推动低碳交通工具租赁业务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二是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物流运输系统效能。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流程交易信息记录,实时追踪提供各类车源、船源及货源信息,推动实现智能车货、船货匹配和智能运力调配,以及智能合约和信息互认,有效降低流通环节交易成本,促进物流运输减排增效。三是加强交通运输碳排放监测。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建立交通行业碳排放监管决策体系。完善车船运输、港口作业、机场运营的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测、预测工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减排降碳提供数据支撑。四是以数字技术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围绕车联网、充电设施等领域打造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数据互联互通。发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充电设施布设、电池回收利用中的支撑作用。
建设能源互联网,以赋能电力网络智能化运行。以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全省电力网络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化石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水平,加快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一是统筹特高压、超高压骨干网架和城乡配电网建设,推动智能变电站、光伏微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电力传输、分配、利用等环节的损耗。加快部署电力物联网、新能源微电网、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等智能电网基础设施,促进新型绿色能源的生产消费。二是构建“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高度融合,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互补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支持因地制宜开展的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城市、示范项目建设,推动能源大数据平台、能源互联网协调控制系统平台建设,发展智能化能源分享和交易。三是打造基于先进数字技术的智慧用能体系,快速定位高能耗、高碳排放用电环节,助力电力用户精细化管理自身能源消耗。智能分析、预测用户用电行为,优化电力调度和匹配方案,提升用电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