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江苏发展的重要牵引。全面促进消费是江苏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释放内需潜力的现实要求。2021年,全省消费市场在疫情冲击下快速稳定并强劲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大关,达42702.6亿元,同比增长15.1%,规模稳居全国第二。江苏作为全国消费大省,联通国内外两个市场,在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上具有现实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新形势下,我们要打通消费堵点和痛点,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供给和需求正反馈机制,注重从流通体系、市场主体、消费平台下功夫,促使供需两端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全面释放消费潜力。
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促进供需协同发展
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投资需求最为活跃的基础性产业体系,也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渠道,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开放和提升,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对国内市场的适配性问题。特别是一些中高端消费品,虽然在国内加工制造,但国内市场却买不到,许多高端消费品流向了国外。为此,要依托出口规模优势,积极推动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丰富优质供给,扩大国内需求;引导国内流通企业布局全球市场,推动商品和服务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间畅通循环;依托制造业优势,加快发展消费品工业,提高消费品工业比重,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引领现代商圈集聚发展。支持南京商圈特别是新街口核心商圈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扩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推进苏锡常商圈的现代化、特色化建设,提升苏南板块流通业的区域竞争优势。鼓励徐州现代商圈集聚流通资源、健全服务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以“三大商圈”为示范,引领区域性、多层级的板块商业集聚发展,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南京、无锡和徐州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形成的典型经验模式。加强城市末端和县、乡、村物流网点建设,推广应用标准托盘和生鲜周转筐,促进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鼓励发展乡镇商贸,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农村市场,通过工业品下乡释放乡村消费潜力。完善全省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支持发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流通模式。
促进社区商业融合发展。对新旧小区商业设施网点布局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加强社区商业网点、公共服务设施业态配置,推动社区商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完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化、多样化、优质化服务。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开设社区便利店,支持餐饮、家政、洗染等品牌企业拓展社区连锁网店,方便居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建设发展融合各种新型业态、各种服务功能的现代社区商业,打造集商业、休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居民生活中心。支持建设“邻里中心”,推动社区生活服务业集聚式发展。支持电子商务进社区,加快推进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一批既能有效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又具有较强专业化能力的服务平台。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市场主体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壮大消费市场主体,既要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性,开拓更多的消费增长点,也要提升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不断优化消费体验、丰富消费供给。
培育大型跨国商贸流通企业。重点引进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商贸企业,鼓励国有控股的大型商贸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大中型民营商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商贸企业加快资本市场上市,加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培育力度。在省内遴选一批规模较大、商业模式新、示范引领性强的重点培育商贸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加强政府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促进商贸企业融合化发展。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创新商业运作模式,抓住“中高端消费”和“体验式消费”两个关键,做精做深品质消费。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全渠道、体验式、定制化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电商企业通过新建、收购、合作等途径布局线下实体店,推动线下体验功能建设。
推进商贸企业品牌化建设。积极引进具备独特品牌价值和先进品牌运营模式的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品牌、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鼓励江苏品牌流通企业实施或扩大连锁经营,提高规模化、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推进自有品牌企业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江苏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倡导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
提升商贸企业集约化水平。加快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引导龙头商贸流通企业逐步由单一贸易功能向集采购、货运、配送、贸易、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拓展。扶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推动小店经济试点。有序发展平台经济,提升商贸流通效率,降低商贸流通成本。
加快商贸企业国内国际一体化发展。发挥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家级展会扩大进口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以商品交易市场为依托的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配销网络。组织“江苏优品·畅行全球”出口转内销专场活动,支持大型商场开辟出口转内销专柜,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外贸企业开展订单直采合作。
加快消费平台建设,打响“苏新消费”品牌
高品质消费平台建设是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加快消费平台建设,促进消费持续升级。
精心组织“苏新消费”四季系列主题购物节。紧紧抓住重要消费时间节点,充分结合江苏各地消费产业特色,打造冬季购物节、春游江苏、夏夜生活、金秋惠购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全面提升消费供给,激发消费活力,把更多江苏优质产品和优秀品牌销到全国、卖到全球。
促进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商文旅体协同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新业态和消费新热点。继续推进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街区建设,评估认定15条左右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文化浓厚、合理规范的省级示范步行街。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引导各街区改造提升,优化网点布局,提高商业质量,增强文化底蕴,规范管理运营。
培育新型消费载体平台。鼓励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培育一批内外贸结合、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推动垂直电商、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培育一批数字商务企业。
打造江苏城市消费特色。支持各地结合城市文化和消费习惯,打造“一市一主题”的消费促进品牌活动,积极培育网红点和打卡点,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全面推介,刺激年轻群体消费。充分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节假日夜间步行街、周末大集、休闲文旅专区等常态化消费场所。引导主要商圈和夜间经济紧密结合,鼓励老字号文化与夜间经济叠加,促进品质消费、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