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常州资源优势 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

发布时间:2022-08-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顾晓彬    

去年9月,常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系统推进“532”发展战略,把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作为未来五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的实施意见》,大力探索符合常州特点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努力形成引领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的常州模式,积极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广泛凝聚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共识。常州北枕长江,南接天目山余脉,东临太湖,西靠茅山,自然地理区位独特和生态环境禀赋良好,决定了常州在建设美丽江苏、实现绿色发展上可以大有作为。常州市委、市政府把握新一轮的时与势,找准定位、乘势而上,确定了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的目标任务。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特征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是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三五以来,常州市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地区生产总值由5273亿元跃升至8808亿元的同时,生态环境仍然持续大幅改善、实现历史性突破,充分印证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但是,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质量还没有迈过高污染、高风险这道。必须坚定不移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打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实现发展高质量和生态高颜值的有机统一。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必然要求十三五以来,常州市围绕山、水、林、田、湖特色资源,持续开展生态绿城建设,实现增核3.6万亩、扩绿1.72万亩、连网525公里,累计完成造林8.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89%。必须继续以山水资源为依托,以生态保护红线区为核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深刻把握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定位。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的目标定位,重点从链接生态廊道、融汇经济生态、创新价值转化、共享低碳生活、优质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把握。常州是长三角跨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交汇区常州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山水资源交汇区和生物多样性集聚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跨界广、影响大、责任重,必须加强一江一河四湖五山保护,大胆探索生态共治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一点突破、多方受益的协同效应,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态样板常州是长三角生态经济化与产业绿色化的融合带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优越的生态资源,赋予了常州江河湖泊、山水林田的江南水乡美景。必须聚焦产业优势、生态优势,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在生态经济化与产业绿色化发展中兼容并蓄、双向发力。常州是长三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付诸实践的转化点常州在发展实践中,坚持重现绿水青山、留住金山银山”“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努力打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可持续的转换通道。溧阳自古就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十三五期间投入40余亿元治山理水,持续放大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特色民宿成为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的新去处,带动5万余个家庭就业,实现近10亿元收入。常州是长三角探索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的先行市常州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前沿布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工业和能源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创成全国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目前正全力试点建设国家低碳城市,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推动能源供给清洁化、产业发展绿色化、交通出行电动化、城市建设节能化,积极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绿色制造体系、低碳生活体系、零碳经济体系。常州是长三角高品质生态环境的会客厅常州襟江带湖、江湖汇秀、水胜为美两湖湖、长荡湖)创新区处于我省西部丘陵湖荡生态带和太湖流域的交汇区,既有优良的生态基底,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常州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的引领区。必须紧扣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目标,推动蓝绿空间占比70%以上,打造水清岸绿、空气常新、净土丰饶、鱼水和谐、留住乡愁的水韵两湖和长三角生态样板

全面推进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任务。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全面部署了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十大专项行动,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走出具有常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坚持源头管控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系统谋划创建时间表”“路线图。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三线一单管控,做好空间管控和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为导向,深度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保护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坚持耕地、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五地同建,加快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化绿色发展健全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打造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加大腾笼换凤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变、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300家。深入推进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加快制定出台土地规划、拆迁腾退、产业政策、行政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针对危污乱散低企业、危旧厂房物业、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开展联合执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根除安全隐患、实现多赢格局。聚力治污攻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推动水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打好太湖治理攻坚战,坚决守住两个确保底线;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开展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持之以恒狠抓长江大保护,开展2+4专项污染防治,着力提升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深入推进化工、船舶、塑料等污染治理,坚决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推进两湖创新区生态修举,强化水系连通,提升水环境容量;打造湖岸、河口、水产养殖区缓冲净化带,削减内源污染;因地制宜恢复植被、鱼类生境,精准开展增殖放流和禁捕退捕。建设生态宜居持续打响生态绿城名片,以农林生态空间、水域湿地自然保留地为基底,以生态廊道、干线绿廊为骨架,加快串联常州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景观点;推动城乡公园绿地全覆盖,大力建设口袋公园,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见水亲水。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以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提升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置、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30%以上的镇村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

(作者系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