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内循环” 促进县域消费量质提升

发布时间:2022-09-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朴仲辉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随着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和消费转型持续推进,县域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载体。昆山作为国内县域经济领头羊,始终把促进县域消费发展作为稳经济的重要任务,抓机遇,扬优势,稳市场,促转型,全力促进消费量质提升。

厚植趋势变迁中的实体性优势

消费实力强经过多年发展,江苏许多县级市呈现向中小城市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苏南地区。以昆山为例,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6.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万元,总量均约是五年前的1.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5.7亿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2.7亿元,快递业务量7.5亿件。昆山表现出的较强消费能力主要得益于工业经济支撑和优越的营商环境。目前,昆山已有工业企业2.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2499家,市场主体超100万户。

消费人口多昆山地处长三角都市圈,毗邻上海,积极融入苏州全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目前城镇化率已达79.2%,促进人口加快流入,成为新的消费力量。2021年末,昆山户籍人口114.3万人,流动人口196.6万人,常住人口260.5万人,分别比2019年末增长16.2万人、12.9万人、42.2万人,人口总量位居苏州大市范围内县(市)首位、江苏省内各县(市)前列。从实际情况看,户籍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实有人口已超过300万人。2021年,昆山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分别是全省人均的1.43倍和1.28倍。考虑人口红利,消费升级空间巨大。

消费潜力大昆山现有营业面积超万平米的商业综合体及大型商超32家,总营业面积约195万平方米,商户数3104个,吸纳就业约1.9万人。2021年营业额110.6亿元,同比增长10.3%,客流总量约1.3亿人次。昆山现有商业项目多是中端品牌的购物中心,对高端化妆品、特色餐饮、体验式服务需求旺盛。一批昆山首店带来了强大人气和消费。作为华润集团M3级别商场的昆山万象汇2021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金鹰、商厦等企业聚焦产品力,金鹰二期项目正抓紧建设,建成后将引进高端化妆品、潮流服饰入驻。

激活时代变化中的结构性需求

消费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的县级市,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大型商业企业普遍存在县域市场规模小、消费水平低的认知偏差,虽然已经布局一批中端商业,但大型企业等市场主体下沉力度不足,消费供给的规模与质量尚难以适应昆山消费升级趋势。

设施升级与城市相匹配昆山聚力建设新城市,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设施升级必然是重头戏。一方面,老基建要更新。受城市发展分散化和城市商业分流影响,以人民路为代表的老城区人口空心化现象逐渐显现,老城区存在商业体量小、改造空间局限、交通设施紧张等困难,设施滞后成为影响商业人流量的瓶颈,限制购物、餐饮、娱乐等诸多功能发挥。另一方面,新基建需布局。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化应用,疫情风险仍然存在,5G网络设施、新能源车充电桩、消费数字化设施等需不断完善,提升和完善社区便民数字消费设施建设等,释放数字消费潜力。

业态转型与人口相匹配一方面,低端消费需求将缩减。昆山支柱产业主要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目前昆山正积极推进数转智改工作,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日趋减少,吸纳其他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面临一定困难,消费规模可持续增长和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均面临较大制约。另一方面,昆山积极推进产业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企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人口素质和消费能力稳中有升,对中高端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将从需求端推动商业业态创新发展。

把握政策变量中的战略性主动

扩需求在供给侧,积极承接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产业和人口外溢,科学规划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在新的商业体规划布局时,充分考虑城市区域人口分布特点和消费水平,合理布局商业机构,实现商业布局与人口分布相匹配。在需求侧,要克服现代商业布局特别是大型商超、综合体依行政级别配置的困难,结合城市改造更新布局新功能的需要,开展针对性招商,吸引高端资源跨级向具备消费能力的县域城市配置。

稳主体一方面,稳消费者。稳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切实解决事关群众生活的教育、托幼、就业、医疗、住房等现实困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有效减轻群众刚性支出,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居民消费预期。另一方面,稳企业。有效发展消费经济,核心是稳住市场主体,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经济就能生机盎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落实,持续打响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以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稳民生,进而稳住消费预期。

促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店经济,积极引进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等首店首发资源落户。充分利用商业外摆接近消费者、易接触、有烟火气的特点,适当放宽外摆位管理限制,打造适应工作和生活以外的第三种场景。发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平台优势,抢抓星巴克、瑞幸等项目落地机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展示销售、进口商品直销等进口商业业态。坚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理念,用地铁为消费赋能,加快推进轨交S1线玉山广场等站点TOD开发,汇聚出行、居住、消费、娱乐、工作等要素,实现地铁向综合服务功能的转变。

塑品牌昆山文化底蕴深厚,通过搭建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平台打造城市文化IP,融合体育、文化、娱乐等经营元素,推动文旅搭台、经济唱戏,讲好文旅消费产业的昆山故事鹿路通”APP已成为昆山本地生活的总入口,日活量超过100万,在平台上应开发更多公共教育、医疗、数字旅游、网上赛事等数字应用,牵引线下资源在线上集聚,带动线上流量到线下消费。以开展乡村振兴五百行动为抓手,加快普及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商、小程序、社区团购等新兴业态,打造优质稻米、特色水产、精品果蔬等农产品品牌,带动电商服务、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

兴基建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商圈、综合体和特色街区智慧化水平。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和完善社区便民数字消费设施建设等,释放数字消费潜力。抢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趋势,抓紧推进老旧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推进停车泊位、加油站、商超等建设充电设施,加快建设农村公共充电桩,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针对疫情催生生鲜电商+冷链宅配迎来的高峰需求,积极发展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快递物流、生鲜冷链物流等新业态,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贩卖机、智慧微菜场等智慧零售终端布局。

作者系昆山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