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有机更新 擦亮名城“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22-09-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方文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江苏省委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动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及其他各类老旧建筑更新改造,既扩大有效投资又改善群众生活。2021年,苏州成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苏州市委对古城保护高度重视,提出要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城有机更新和活化利用等方面为全省全国探路,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紧抓重大机遇,积极科学规划引导,加快有机更新步伐,纵深推进古城整体保护示范,做优做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更新,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

坚持保护第一、保护优先,精心描绘城市更新的姑苏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姑苏区充分发挥试点探路作用,以完善体制机制为突破,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按照古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域的城市更新思路,整合撬动多方智慧理念和资源力量,着力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古风新韵

高标准谋划顶层设计。城市更新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更新政策的制定和机制体制的构建。姑苏区坚持系统性思考、整体性谋划、分步骤实施,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做好古城保护更新总体设计,先后出台《保护区、姑苏区城市更新指引》《苏州历史城区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构建起古城更新规划的四梁八柱。开展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更新发展策划规划,科学制定国土空间发展策略,聚焦重点区域、关键节点主动谋划细部规划,加快形成古城保护更新发展一张蓝图

全方位凝聚整体合力。召开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咨询会,17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一致认同古城是苏州的心脏。市委市政府成立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及时高效研究破解城市更新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聚焦直管公房,探索开展存量房屋收储工作,创新实施古城内项目统一运营和分批推进模式。推动设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增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古城保护的意识。

多元化打造资源平台。挂牌成立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聚焦19.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加快古城资产归集和闲置地块拔稀,注重优质外迁企业回归古城,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互促共赢。坚持市场化机制、项目化推进,与国开行苏州分行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古城保护更新融资方案有力执行,初步构建起古城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本的良性循环。主动链接高校院所、学术团体等外部智库资源,建成全区1+N专家智库体系,推动宜居古城、城市更新等古城保护问题攻关。

坚持系统推进、有机更新,用情塑造独具魅力的保护范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姑苏区聚焦片区资源禀赋,以片区自身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式为抓手量体裁衣,从单个项目更新向片区整体功能塑造转变、从单一城市建设向建设与发展治理相结合的多元更新转变,统筹古城有机更新和历史风貌保护,正确处理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更新上深耕细作。以片区为单位,实施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和历史文物等历史元素的成片保护,形成全面保护、整体保护和原真保护大景区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体检任务,实现辖区65个体检单元全覆盖,将历史城区全域纳入城市更新试点范围。大力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完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5个街坊传统民居信息全要素普查,建设完成CIM+数字孪生古城’”基本框架和32号街坊场景应用,努力让数字苏州在古城做出新意。

在活化利用上塑造特色。坚持历史文化价值导向,持续推进文控保建筑和古建老宅保护修缮,精心做好秦宅、曹沧洲祠等一批古建老宅、名人故居的文化展示和活化利用项目,充分激活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基因。深入探索EPC项目修缮路径,将钱伯煊故居、苏肇冰故居等纳入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探索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新模式、新途径。坚持使用是最好的保护,推出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白皮书和蓝皮书,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董事长古城保护说明会等活动效应,在全社会形成投资古城就是保护古城的共识和实践。

在重点项目上务求实效。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激发城市活力,打造保护更新样板工程。深化片区改造,打造32号街坊、五卅路子城片区、过云楼和怡园片区等一批精品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带动片区整体发展。提速征收搬迁进程,在尊重居民意愿、尽量保留原住民的基础上,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实现古城旧貌换新颜。加大产业园、楼宇等闲置载体去化力度,打造以数字创意、高技术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园,完善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做优存量资源,做大增量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全力打造世人认同的苏式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姑苏区紧盯制约城市更新的重点问题,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注重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将城市更新与苏式宜居生活相结合,常态化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高品质的苏式生活成为古城最亮丽的底色,让文明成为姑苏最美风景。

优化城市环境,展现舒心空间。塑造体现高颜值、洋溢文化味的城市表情,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韵味。做实精细文章,压茬推进背街小巷整治、违法建设拆除、户外广告规范等专项行动,扮靓苏州城市会客厅。推动沿河岸线绿色化、艺术化、休闲化,打造魅力滨水空间节点,擦亮东方水城人居特色城市窗口。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画龙点睛式植入最具苏式内涵景观小品,情景交融式建设口袋公园、道路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全域全线式整治生态环境,使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能级。深度融入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依托铁路、公路、轨交联动的立体化网络,优化苏州火车站周边产业业态,放大交通区位优势,培育发展枢纽经济。采用绣花”“织补等方式,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标准,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探索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建设模式,综合运用地下空间缓解交通压力,构建更多苏式生活体验街区。提高古城土地开发利用效率,用好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为古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丰富产业形态注入动力。

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宜居底色。坚持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思路,对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推进古城全域旅游建设,持续完善水上交通与游览线路,打造具有浓郁江南特质的旅游目的地。系统恢复历史河道水网,保存修复河道沿线文化遗存,展现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古城风貌,提升千年古城独特魅力和持久活力。高标准实施七里山塘集中展示带、上塘河集中展示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形象系统导入应用,加快实现古城全覆盖,将古城建设成一座博物馆、一个大景区、一片繁华地。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苏州市姑苏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