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2-10-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巫建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力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升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2021年,江苏明确十四五期间建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20229月,全国首个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定在江苏发布,从法治角度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利用。新征程上,江苏必将奋力谱写好新时代鱼米之乡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篇章,为稳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贡献江苏智慧和江苏力量。

确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

受资源环境约束、自然灾害频发、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在一段时间内仍处于脆弱的紧平衡状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谋划好、建设好高标准农田,展现粮食大省的江苏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用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5.6%的粮食,实现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2022年,我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长时间高温干旱天气,高标准农田发挥了重要的抗旱保丰收作用。要继续瞄准吨粮田核心目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田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扎实做好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选项和储备工作,突出发挥好建设资源优势,建设重点突出苏北、加强苏中,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县倾斜,将建设任务具体分解到年度、到市县、到地块。按照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财政投资不低于3000元的要求,推动地方支出责任落实到位,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质量。加强项目建设和调度,项目实施执行建设责任承诺、分片挂钩联系、定期通报等制度,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现场观摩培训等活动,确保年度项目高质量完成。

进一步摸清已建高标准农田现状分布及障碍因素,综合考虑粮食产能、灌排设施和田间道路配套等情况,对建成时间较长、投资标准低的农田合理确定改造提升时序。改造提升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提升内容,形成一批现代化农田。优先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范围、粮食主产区和乡村振兴重点支持地区等需求迫切的区域。十四五期间全省将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00万亩。

打造高标准农田的江苏样板

全力推进区域化整体建设通过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发挥好区域优势和规模效益。根据徐淮、里下河、沿海、沿江、丘陵和太湖等农业区域特色和发展需求,按照资源整合、统筹规划、集中连片原则,整村、整镇、整县、整市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资源禀赋和建设效益较高的区域,集中力量连续投入,加快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覆盖;对苏南等耕地资源紧缺、地块分散的区域,落实零散地打包建设政策,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牢固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用养结合、建管协调、生态优先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理念,落实好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任务,构建耕地质量建设、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持续提升。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建设示范,协同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循环农业、有机肥替代化肥、轮作休耕等措施,同步探索建立集墒情、地情、肥情、环情于一体的耕地质量和植保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站(点)。做好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严格新增耕地的核实认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适度规模经营、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进程中,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通过推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有力促进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有效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问题,加速推进宜机化步伐、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创新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

积极推行建设新模式破解制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家庭农户分散经营传统模式。因地制宜推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再配套,充分尊重民意,以村为单位、镇为单元,先流转土地,整片规划布局,实施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实现小田并大田、碎田变为整田,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松散向集约规模转变。同时,处理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城乡建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关系。

践行生态建设新理念结合山水田林湖草系统的综合治理,突出工程、农业和林业等生态措施的集成配套,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的农田生态系统。推广绿色工程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以节水、节能、节地为目标的高效节水灌溉。遵循农田排灌工程安全性、功能性和生态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建设农田生态调蓄塘、生态拦截沟渠,科学构建农田灌溉退水循环利用和生态净化系统,推动建立环境友好的现代绿色农业生产体系。

积极推广现代新技术推动农田智能装备、智慧管理、智慧决策等现代农业元素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各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信息化企业等,开展智能化灌排设备、系统等科技成果的集成示范和应用推广,提升农田灌溉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整理调整田块,结合田间道路建设设置无人机停机坪,为现代化作业奠定基础。开发推广农田建设管理方面APP,利用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提高农田监管水平。

发挥高标准农田的长久效益

高标准农田要建得好,更要管护好。目前,我省已建立起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机制。管护工作落实情况已纳入地方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范围,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政府管理职责。积极落实省级管护奖补资金,引导县一级建立健全保障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经费长效机制,鼓励乡镇、涉农街道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程维修和管护。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我省正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共同参与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积极推动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纳入农村五位一体综合管理体系,有效解决日常管护权责。鼓励发包、租赁等形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探索建立委托养护、承包养护等管护新模式。通过对建设工程质量上保险等方式,积极探索工程管护新途径。

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为契机,开展已建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确保应划尽划。对高标准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涉及高标准农田的,应当及时补建,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优先将高标准农田作为优质粮食产业带核心基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展示应用基地。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