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居颐养服务的苏州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陈正峰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目标、路径与行动方案更加清晰明朗。近年来,苏州市老龄化趋势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为持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发展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

一、坚持为民导向,推动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苏州市围绕老年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事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办事流程等方式,充分调动市场活力与潜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7年,苏州成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并在考核中获评第一,经过多年发展,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

提高政策供给精度一是规划领航。持续编制养老服务五年发展规划,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明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标准和设施建设任务。二是法律护航。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将居家社区养老的探索实践上升至法律层面,解决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配建移交等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三是政策助航。相继出台《苏州市家庭夜间照护床位运营管理办法》《关于深化社区治理 赋能物业企业 助力养老服务的行动计划》《苏州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延伸服务时间、拓展服务主体、提升服务水平,构建起家庭政府市场社会四方协同服务机制。

加快设施建设速度苏州市围绕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目标,合理布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在中心城区街道(重点乡镇)层面建设具有全托、日托、康复保健、上门服务等复合功能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层面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助浴点等养老服务设施。全市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和虚拟养老院服务已实现所有社区(村)全覆盖,老年人可按需享受床边、家边、周边的便捷服务。加快迭代为老服务场景,招募遴选260余家线下社区店,打造兼具政策宣传、市民卡充值、网订店取等服务功能的苏颐养1号店。线上线下累计服务30余万人次,持续焕发银发经济新活力。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养老护理人员是制约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苏州市加快构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在岗培训四位一体的立体式培养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护理员18897名,岗前培训率达100%,养老护理人员持证率达92.2%10个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67家养老实训基地、9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定机构、1所康养产业学院,为各类养老服务人才提供职业发展支持。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比武、养老服务机构营养餐竞赛,并在全省比拼中斩获佳绩。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可享受免费培训、持证奖励、入职补贴、特岗补贴、落户苏州、保险保障、社会褒扬等7类激励措施。薪酬待遇有保障、服务风险有分担、晋升渠道更通畅,苏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活力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坚持问题导向,探索资源融合创新做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苏州市紧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短板不足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养老服务市场培育和老龄群体需求挖掘,探索养老+行业融合式发展模式,让老年人养得起、养得了、养得好

助推智慧+养老转型提升管理服务质效全国首创虚拟养老院,构建智慧平台、专业队伍、点单服务、全程监管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建设苏州市养老服务数据资源中心,开发适老化改造平台、苏颐养方程式小程序,强化数字赋能和平台赋权,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企业发展提供需求信息,为群众办事提供在线指南。

开展物业+养老试点破解人力不足难题民政部门和住建部门紧密配合,推出联建共治、爱心助老、物业+养老、队伍增能等四大行动计划。发布支持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苏九条政策清单,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提供日常巡防、紧急救援、家电维修、代买代购等便捷服务,着力破解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料难题。首批公布85个试点项目和52家物业服务企业,通过明确服务事项、加快人员培养、加强项目试点等方式,引导银龄市场预期,推动物业转型升级。

鼓励金融+养老服务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发行集尊老金发放、优惠乘车购物、老年优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苏州市尊老卡,发行量超196万张。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借助智能合约、支付即结算等优势,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场景内打造更加安全便捷的惠企利民支付平台。加强政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网点适老化改造,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严控养老诈骗风险,不断提升老年人消费满意度和理财安心度。

三、坚持品牌导向,提升原居颐养服务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苏州市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融入乡村振兴、城镇化、智慧社区等重点工作,在打造苏式颐养服务品牌、建设最美康养城市的进程中,重点推进原居颐养落地见效。

织密兜底保障网络持续做好基本服务在全国率先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补助对象提供普惠式3小时免费居家上门服务。发布并动态调整《苏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清单》。对居家上门服务等事项的服务标准、服务对象、责任部门作出制度规定。进一步扩大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范围,织密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网络,创新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方式,探索形成自治组织、基层老年协会、网格员、银发顾问、家庭医生、社会工作者等共同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合力,使均等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更有保障。

补齐夜间照护短板创新构建全时服务2020年起,苏州市在全国率先打通+”24小时服务链,开展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起居照料、精神陪护、应急处置等基础服务,以及个人卫生、家庭保洁、临床护理等个性化服务,使老年人家中的床位成为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床位。将夜间照护服务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至今已累计服务20余万人次。

营造安全居家环境大力推进适老服务居家环境的适老性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2021年起,苏州市采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需求激活与供给扩容相结合的双链接方案,按照政府补一点、家庭掏一点、企业让一点三个一点模式,大力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优先重点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和低收入家庭等经济困难人群中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突出一户一策、个性选择,围绕安全、便利、舒适等重点维度,引入智慧化物联设备和康复辅助设备,为老年人量身定制适切的改造项目。对政府兜底保障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实现愿改尽改,能改尽改,将老年人原居颐养的安全底色绘得更足,幸福成色擦得更亮。

作者系苏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