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发布时间:2022-12-2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高 轩 张天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省域范例。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始终坚持立场坚定、方向清晰、久久为功,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体现,只有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才能更好指导实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创新。

深刻理解生态兴则文明兴的价值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价值判断,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涵的最好诠释。这一文明发展道路,既符合人民群众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期盼,也符合保护自然环境的需要。实现三者的协同共进,是对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辩证思考和系统布局,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这些论述都深刻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当前,我国依然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结构性挑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以说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必要回应。因此,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程中,既要着眼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美好需要,也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具代表性、最具原创性的理论成果之一。这一理论创造性地诠释了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服务之间存在的有序转换关系,明确指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建设探索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包含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内的综合价值实现机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成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落地的关键价值实现机制。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生态价值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了有机统一。

切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实践

江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江苏建设,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切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累计完成治气重点工程3万余项,完成火电、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行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断面污染上游责任举证等关键举措,实施沿江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类,太湖治理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湖体总磷、总氮浓度达到近十年来最优;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切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出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提前完成排污许可证发放登记工作,建成全省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平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数、赔偿金总额均居全国前列,环保信用参评企业全国最多,环境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建成天地空一体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和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建成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危废处置能力达243.4万吨/年。

切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制定实施与减污降碳成效挂钩的财政政策,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计划。出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专项资金,举办七次金环对话会,累计安排绿色金融奖补资金1.45亿元、发放环保贷”258.42亿元,创新推进绿岛和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帮助中小微市场主体降低治理成本,提高达标排放水平。

不断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苏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指引,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离不开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根本之策。需要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发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结构调整、技术转型方面的作用,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助力美丽江苏建设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工业源、移动源、城乡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以及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推动太湖生态岛建设以及美丽海湾建设试点,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加快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全域无废城市。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社区建设。

重视生态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划定落实三区三线,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统筹推进实施国家山水工程,同步实施省级山水示范工程,鼓励引导市县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

立足能源资源禀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江苏能源资源禀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沿江沿海产业优化布局、升级转移,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沿江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推进能源革命,开发利用新能源,确保能源安全。

作者单位江苏省铁路集团铁路运营有限公司办公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