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让博物馆文化传播“火起来”

发布时间:2023-02-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龚 良    

数字技术的合理应用、创新应用,服务并满足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化载体的博物馆,必须重视数字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作用,把其作为博物馆展览展示的有效补充和吸引公众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让博物馆成为公众更加喜爱的场所,进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能。

助力江苏博物馆群创新发展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内的传播,标志性事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动态化的数字展品放在中国馆内,人们争相围观。2013年南京博物院(以下称南博)改扩建工程完成并对公众全面开放,奇妙、新颖、动态、讲故事的数字馆,成为一院六馆中最靓丽、最受观众欢迎的展馆。2017年国家文物局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内广泛应用,成为中国博物馆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也让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

数字化赋能博物馆,需要技术更新,更需要思路理念创新。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公众的目标宗旨,主要是靠传播来实现的。技术设施是手段,传播效能是核心。借助新的技术,可以让博物馆文化传播更广泛、更有效。通过互联网让传播的有效性呈几何级增长,是博物馆文化传播从一对一到一对无穷多的重要转变。

数字技术助力江苏博物馆群创新发展。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称中运博)、南京市博物总馆等一大批博物馆蓬勃发展,在做好原有以文物为主导的博物馆展览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数字技术,营造更好的博物馆参观环境,创造更优质的博物馆数字文化产品,从而使江苏博物馆群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色风尚。近年来,江苏鼓励博物馆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及时上线传播现有数字资源,积极打造能看、能听、能学、能玩的无边界的博物馆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江苏省文旅厅、文物局在官网上开辟了云上博物——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展览空间,集中展示全省近百个精品云展览项目,让藏身于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江苏地域文明。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扩大传播,江苏的博物馆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同时又成为观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连续4年接待观众的数量居全国各省市的首位。

数字技术的应用成效

2013年开始,数字技术多样性、普及化地被引入博物馆的展览、服务和空间氛围营造,触摸屏、语音讲解、音视频、影院模式、三维数字文物、沉浸式体验、游戏技术、即时通信、3D打印等等,都在博物馆及相关场所内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提升了文化环境在南博通往数字馆的滚动扶梯拱顶上,有一个LED屏的数字化时空长廊,里面的影片可以反映楼下数字馆内展示的主要内容。而中运博运河街肆印象的街道天空上超大的LED屏,体现的则是江南从凌晨、白天到晚上的时空变幻。

贴近了文化服务南博数字技术的智慧服务,有网站、官微、手机导览、教育项目、评价评估、实时观众分析等。其中,最具创新意义的是通过导览器加手机互动问吧的方式,借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使所有到南博的观众,都可以获得全过程的”“服务:导览器全过程地,观众有问题时用手机向问吧发送语音、文字或图片,即时可获得带自动数据库后台的问题解答,或延时的专家人工解答。

开发了文化产品南京新街口德基广场是一个商业中心,里面的德基美术馆在三年前做过沉浸式数字展览瑰丽,通过提取宋朝《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百花图卷》内的文化要素和传统符号,进行数字化创作。里面特别强化了传统要素、色彩和背后的中国意境,让观众能够获得全身心的舒适和全感官的美好。

实现了文旅融合现今博物馆内数字技术的文化服务到处涌现,有巨幕多幕展项、3D5D技术、球幕环幕电影、五折幕空间、互动体验、密室逃脱游戏等。这样的数字化技术及其产品,有利于博物馆既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又成为良好的旅游目的地。

数字技术的有益实践

南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早在2013年,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主题为生命因你而永恒数字馆是其中最靓丽的风景。通过设置敬畏自然、开启文明、热血青年、因为爱情、君子爱财、壮志凌云、南都繁会、豪门夜宴、超凡入圣、锁国前夜、文明丝路、因你永恒、中华文脉等28个数字化展项,重在讲好以江苏为例的中国文化故事。2019年的暑期动物缘临展,我们通过文物和标本把动物放进博物馆,与小朋友结缘,同时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开发吹吹萤火虫”“踩车发电”“海豚嬉戏喷水等数字项目,让虚拟动物影像与小朋友直接互动,体验效果明显。

南博小剧场的《苏韵流芳》3D电影已播放了近十年,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传播功能。每年5月的南博奇妙夜活动,会邀请5180个预约观众到现场体验活动,同时通过网上直播,达到每年150万以上的网络传播量。20142020年,南博承办了2次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第一次现场活动隆重热烈,第二次因疫情影响压缩现场参会人数,但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三天活动全部上线云直播”“云展览,其中微博话题阅读量13.8亿、新媒体平台播放量6.3亿,传播效能无与伦比。近两年,南博与江苏广电总台合作举办跨年知识大会,每年请十几位各界人士分享他们学习、工作、生活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中有女排英雄、航母女驾驶员,有体育达人、文艺名家,也有科普爱好者和博物馆人。每年现场跨年听讲的虽然只有300余人,但在网络上则有超千万观看直播的观众,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可以说数字技术极大拓展了博物馆的传播效能。

20216月建成开放的中运博,数字技术的应用成为展览的重要补充。在常设展览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里,除了用数量较多、体量超大的文物来呈现运河遗产,最后部分用5G技术和五折幕空间,设置了一个虚拟动态展项数字大运河,呈现大运河两岸今天的美好生活,成为馆内极受欢迎的打卡点。在运河上的舟楫展中,通过一条长22米、桅杆高17米的沙飞船,同周边环幕上的数字动态影像产生的视觉差,让观众在船上感受沿运河从杭州出发,经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一直驶向北京的景象。沿途穿越的桥梁、经过的码头、浏览的建筑都是经考证真实存在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运河街肆印象展中,通过浓缩的运河两岸街道和商店,分别体现大运河沿线西部、北方、江淮和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和人情风物。其中,江南的街道上空为一个巨大的LED屏,以20分钟体现一昼夜的轮回方式,展示江南随时间变化的天空,晨曦、骄阳、雷雨、闪电、星空、天灯等,让人惊奇、联想和获得美感。在十余个展览中,我们穿插了2个数字展,一个是圆形环幕的沉浸式展河之恋,一个是适合青少年的体验展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前者是沉浸和互动的结合,体现运河的水所带来的美;后者类似密室逃脱游戏,让青少年在学习、答题、打卡之余,获得运河知识和智力体验。

作者系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

  1.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