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抓手

发布时间:2023-04-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陈 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被赋予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伟大征程上,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战略抓手,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切实担负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重大责任。

以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为支撑,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技术水平已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我国经济也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产业支撑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此外,长期以来,江苏制造业产业链控制力不足,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方面存在卡脖子瓶颈。为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引领,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要在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上破难题一是实施强链补链行动梳理全省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等领域短板环节,做好目录清单,组建技术研发联合体,制定卡脖子技术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开展攻坚突破。二是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完善技术转移应用方案,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技术孵化基金,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快引导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一批精通市场和技术的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专利服务等机构,着力打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三是大力推广新兴技术在全省有序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江苏连续多年是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数量规模优势明显,但质效水平不高,特别是创新能力、产业附加值偏低,在参与价值链分工中增值能力较弱。同时产业结构不优,面临能耗大、成本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重等突出问题。此外,江苏产业强于做好“199”的渐进式创新,弱于实现“01”的突破性创新。为提高全产业链价值水平,加快形成竞争新优势,要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布局重大科创载体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争取中字头”“国字号重大科创载体在江苏布局,在创新前沿领域打造江苏核心竞争力。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大力支持紫金山实验室、苏州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积极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化科研创新支撑作用。二是加强原始创新研究制定江苏基础研究行动方案,遴选一批专家领衔组织实施重大基础项目研究,建立揭榜挂帅制度,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力争在前沿引领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供给,推动江苏制造江苏创造转变。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创新扶持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提升生态,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强化资金、人才、数据等关键要素支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以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为导向,拓宽转型发展新空间。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工业和服务业的界限正在变小,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比如人工智能和医疗、养老等领域结合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同时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形势下,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将创造更多新需求、形成更多新产品、衍生更多新服务,制造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延伸。此外,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江苏市场,制造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供给质量不高,价值链处于中低端区间。通过制造+服务不仅可以改善产品价值水平,实现差异化发展,还能避免同质产品之间血拼式价格竞争,克服鲍莫尔成本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制造业发展空间,要在推进两业融合上求突破一是强化技术赋能制造继续推进新一代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渗透应用,推进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深度融合发展,释放制造业和互联网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推动制造业向形态更高级、功能更优化、价值更高端演进。二是深入开展试点工程瞄准新技术在未来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应用场景,以互联网+为导向,以出售产品转变为产品+服务为抓手,以提高功能价值为目标,围绕江苏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大企业、龙头骨干企业、智能工厂为重要依托,深入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工程。三是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围绕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需求,以产业链为枢纽,着力发展工业软件、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大数据服务等嵌入制造业,通过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供应链协调等紧密对接生产消费两端、供给需求两端,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促进提质增效。

以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为路径,激发释放发展动力活力。企业是产业的承载主体,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财富的决定性环节。当前,全球制造业生态系统和产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第五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快进行,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正在深度调整。同时,数字经济浪潮正在蓬勃兴起,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企业发展面临新的路径选择和战略布局。要抢抓当前科技变革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产业及早布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为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动力,要在企业培育路径上出实招一是招引知名企业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上海产业溢出效应,结合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发展特征,有针对性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外迁。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其中,重点瞄准欧美发达国家、世界500强企业,聚焦产业链,开展市场化、定向化招商,吸引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地区总部,为企业项目落地、资金供给、市场开拓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打造品牌企业大力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计划,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选择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本土企业,进行一对一”“多对一式精准扶持,加快催生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遴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开展专项支持,培育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和具有行业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打造更多徐工”“亨通等世界级领军制造业企业。三是壮大产业集群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北新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深化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园区内企业及产业集群活力,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开展分类集群培育行动,聚焦产业链能级提升、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及自主品牌等方面制定针对性举措,培育一批综合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