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3-06-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涂远东 张婧欣 戴远哲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被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20223月国家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氢能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未来十年是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期,大力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打造氢能产业发展新引擎,对优化江苏能源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抓产业新赛道、构筑绿色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从能源消费端来看,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工业生产过程来看,氢气是重要的清洁低碳工业原料,通过逐步扩大工业领域氢能应用,能够有效引导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根据中国工程院最新预测,在碳中和背景下2060年我国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其中绿氢占比将超过80%

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氢气是除核能以外热值最高的燃料,并且氢元素存在广泛。江苏经济规模庞大,能源资源禀赋不足,人均用能基数较高,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必须坚定不移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推动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与能源供应风险骤增的背景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在氢制取和综合应用方面技术革新,氢能将参与重塑全球能源格局,改变世界能源贸易的地理格局。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要把氢能作为未来我省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量,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把能源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氢能是未来能源革命的关键技术,从制取、储存、运输、加注到终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26—203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5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突破氢能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瓶颈,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江苏具备发展氢能产业良好基础

产业链条基本完备江苏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氢气制备和储运、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等相对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超过300家,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从氢气来源看,我省钢铁、化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工业副产氢来源丰富。从制氢装备看,我省在电解槽等制氢加氢集成设备生产方面规模领先。从氢气储运装备看,我省在气态储氢、液态储氢装置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从氢能应用看,我省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关键零部等环节聚集了一批国内领先的优势企业。

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快速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省已建、在建加氢站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技术支撑方面,氢能相关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工程技术应用等平台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交通、城市物流领域示范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沿江氢走廊初步形成南京氢能产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江北江宁溧水高淳为重点的发展格局。苏州氢能产业先发优势明显,张家港积极打造中国氢港。无锡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着力打造江阴、宜兴氢能产业园。常州大力建设新能源之都,积极推动常州氢湾发展。扬州规划构建氢能城市,南通创建全国首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的氢经济示范城市

高起点打造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依托江苏装备制造优势和科教资源丰富优势,我省可将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导向,以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为牵引,以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为重点,推进路径可细分为:近期以工业副产氢作为过渡、推动构建氢能产业生态、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快速成长;中远期逐步构建以绿氢为主的氢能产业体系。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高地一是着力推动制氢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我省电解水制氢技术和装备优势,重点开发电解水制氢装置和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二是着力发展大规模、低成本储氢运氢装备。围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高经济性市场需求,重点研发生产高压气态储氢装备、低温液态储氢装备以及氢气运输管道装备,积极探索金属氢化物储氢、高容量固态储运氢装备产业化。三是着力推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持续巩固我省在大功率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大功率空压机等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本土化。四是着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氢燃料电池船舶。依托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在苏州、南通打造燃料电池车应用示范基地。发挥沿江地区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探索实现氢能船舶技术突破和应用,打造船舶燃料电池制造示范基地。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是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在氢能领域的基础研究优势,围绕前瞻和颠覆性技术开展研究布局,并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研发平台。二是大力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发挥创新和产业优势,力争在绿氢制取、工业副产氢提纯、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高压存储技术、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建设引领全国的氢能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我省氢能龙头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研制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制定发布相关标准。依托省特检院国家氢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高端储能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高水平建设氢燃料电池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成套测试认证平台,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产品全链条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氢能多元化应用示范基地一是大力开展工业副产氢综合应用。利用沿江工业园区工业副产氢资源,打造工业副产氢供给与应用示范区。依托连云港石化化工和核电基地,打造石化化工核能氢能产业耦合示范区。逐步引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大力促进工业副产灰氢向蓝氢发展。二是积极培育氢储能产业。依托沿海可再生能源资源,培育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应用模式,充分发挥氢储能大容量、存储时间长、不易衰减以及使用灵活等特点,着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三是积极探索氢能在能源领域清洁利用。充分利用我省沿海LNG接收站、天然气管道等上下游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天然气管道掺氢、燃气轮机掺氢发电、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等,大力促进氢能在能源领域清洁化利用。四是加快推广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积极推广氢燃料电池在公共交通、工程、物流、水运等领域的应用。五是加大氢能在工业领域应用。积极推进石化化工与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大力推广富氢还原高炉与氢气直接还原竖炉工艺在钢铁领域应用。加大氢能在有色、建材等其他高载能行业作为高品质原料的应用,带动相关传统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