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发布时间:2023-08-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李 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国要讲诚信、守诚信,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诚信建设的必然要求。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更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提升综合发展实力、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效能上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信用转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深耕细作,打造诚信江苏靓丽名片

江苏于2004年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先行先试,诚信江苏建设成效显著。信用法治和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信用基础设施迭代升级,信用数据要素作用更好发挥,信用新型监管机制有效运行,社会诚信环境明显改善。

法治引领促发展出台《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基本规则,引领、规范和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分级分类监管、信用奖惩、信用修复等一系列信用管理与服务制度,构建了覆盖各类信用主体、涵盖行政管理各环节的制度体系,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

数字转型强载体全面推动省市县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推进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与市县、行业信用数据业务融合集成,建立省市县协同管理、集约高效的平台网站,有效破解信息壁垒数据鸿沟,归集信用数据超过190亿条。打造信用江苏网站、苏信服微信公众号和300多个政务服务窗口融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在全省范围内提供数据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的便捷高效信用信息服务。

监管创新提质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落实行业信用监管主体责任,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和诚信档案,有序推行证明事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等告知承诺制,大力推进行政管理由门槛管理迈向信用管理。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协同创新,打造信用监管示范行业。推进区域信用监管试点,提升信用监管能力,支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应用赋能增活力拓展信易+”便民惠企场景应用,在全省形成信易行、信易租、信易付、信易创业、信易停40信易+”服务品牌。实施信易贷工作,强化省市信易贷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信易贷平台开展融资供需精准对接,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规模。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行政管理事项中推进应用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第三方信用报告,拓宽第三方信用报告在省内互认共用范围。

锚定目标,把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锚定现代化建设目标,社会信用体系进入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信用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必须充分发挥信用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社会信用这一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贯穿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商务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社会诚信建设营造创新氛围,信易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

信用建设服务于民生保障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道德支撑。增强民生福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诚信友善的社会共识,都迫切需要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消费投资环境,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在医疗、养老、家政等民生领域实施信用+”工程,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在精神与物质双重维度上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信用建设服务于社会治理社会信用体系具备调动凝聚社会力量、引领社会成员诚信自律的能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加快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建设更加法治化、规范化的信用机制,将信用产品、信用服务和信用举措贯穿信用主体全生命周期以及政府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创新突破,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找准着力点、突破点和结合点,谋划诚信江苏助推江苏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方案和路线图,将信用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聚焦一个目标定向对标中央部署,立足江苏实际,瞄准使诚信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一目标,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全面高质量发展的信用格局,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为全面建成诚信江苏奠定基础。

统筹三个重要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协调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推动公共信用和市场信用相辅相成。二是创新与规范的关系。数据融合、技术升级、场景扩展等信用创新迭代加速,这就要求创新和监管良性互动,实现信用创新和权益保障相平衡。三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推进诚信江苏高质量发展,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突出重点、聚焦热点、突破难点,加强统筹协调,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和发展。

完善三个长效机制一是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与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衔接机制。推动信息要素、信用产品、信用服务与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相融合,确保发展方向一致、步调协同、标准衔接。二是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协同机制。构建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公众广泛监督的共同参与格局,厘清多元主体职责分工,打破信用信息壁垒,营造诚信社会氛围。三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协调运行的奖惩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需要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信用基础设施、深化信用应用服务等,为信用奖惩提供法律依据、技术条件和执行抓手。

实施五大信用行动实施政务诚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加强政务诚信监测评价,以政务诚信建设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实施信用产品供给质量提升行动,拓展信用产品供给,推进行业特色化应用,强化信用产品质量监管,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推进信用为民。实施信用监管示范行动,围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点领域,探索打造信用监管示范工程,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信用新型监管机制。实施信用服务机构培育行动,推动建立公共和市场信用服务机构共同发展、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互为补充的信用服务体系。实施信易贷助企融资行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深化信用数据开发利用,创新优化信用融资模式,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和可得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