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暖治理”强化基层善治导向

发布时间:2023-08-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颜 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传承周恩来崇高品质和加强基层治理高度融合,把温暖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品牌内核,从建设温暖组织、凝聚温暖合力、提供温暖服务、营造温暖环境、弘扬温暖文化等五个方面,建立党建引领温暖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共创温暖、共享温暖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建设温暖组织,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始终把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大力推进组织体系嵌入基层治理结构。织密一张网。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小区、网格五级组织链条,在群团组织、商圈市场等领域成立党组织41个,组建868个网格(小区)党支部、2745个楼栋(村民小组)党小组,健全网格治理体系。共绘同心圆。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成立海棠同心圆”“万达商圈等多种类型党建联盟,将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吸纳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议事,实现组织联建、党建联抓、活动联办,扩大治理红色朋友圈激活红细胞深化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机制,开展跨越赶超、锋行有我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基层治理一线亮身份、当先锋、做表率,设立3195名党员中心户,发动1.2万余名党员认领基层治理责任区,激励广大红色先锋用铁肩膀扛起治理重担子

凝聚温暖合力,激发基层治理动能。充分吸纳多元力量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形成联系广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村民居民主人翁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创设N方五步议事法,按照收集意见、确定议题、制定方案、协商表决、公开协商结果五个步骤,对群众关注的公共事务进行集体协商,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议事、共解难题。坚持建好用好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积极运用上议开展活动,以走心共商和谐自治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主力军作用。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三带头志愿服务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村情民情大走访,发放便民联系卡2300余张,架起干群连心桥。深入开展村(社区)干部每日早报到、每周家家到、有事马上到等三到行动,建立挂钩重点家庭制度,确定为群众办实事项目834个,推动基层干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充分发挥新兴力量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进楼到户的特点,通过发布锋行志愿者招募令,组建7锋行党员突击队,动员135名新就业群体人员担任治理协管员,打造一支听党指挥的红色轻骑兵,激励引导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提供温暖服务,优化基层治理载体。践行周恩来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将基层治理力量一杆子插到底,开展温暖小区党支部创建试点,推行小区党支部成员与业委会深度融合,与物业管理同步共振,构建党组织无偿服务、物业有偿服务、业主互助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行邻里互助服务。切实发挥温暖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搭建邻里交流互助平台,打造暖心集市服务品牌,通过集中摆摊设点和线上点单接单相结合的形式,推动群众资源和需求充分对接。全面推行红色代办,建立43个标准化代办站点,梳理30多件高频办理事项,统一编制代办清单和办事指南,提高居民自我服务能力水平,构建邻里守望、互帮互助基层治理新格局。深化红色物业服务。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创建,联动组织、住建、民政等15个部门成立全区党建引领高质量物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635项物业服务准入标准,定期对遇到的难题进行会商会办,变问题找上门上门找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创成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2个,皇冠国际小区入选江苏省红色物业惠万家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示范点优秀案例。优化便民政务服务。开展温暖·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坚持以功能优先和群众需求为导向,集成宣传、公安、民政等部门资源,推行一门式受理、一口清导办、全科化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便利生活圈。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支部等阵地,借助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打造小区政务服务站,推进审批服务、执法力量进小区,前移细化基层治理服务窗口,实现群众少跑路、服务多上门。

营造温暖环境,增强基层治理保障。始终把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作为基层治理的目标方向,不断优化群众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优化生活环境。全力打造席地而坐、身不染尘的宜居城市,深化大执法带动大长效工作,扎实开展窗口单位文明服务春风行动等活动,获评第四批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等重点项目,今年上半年新一轮农房改善签约792户、改善47户,城乡面貌显著提升。优化法治环境。开展三官一律服务入网进格,建立社区小法庭,开设模拟庭审,培育发展普法联络员、法律宣传员等骨干队伍,引导村(社区)援法议事活动走深走实,提高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将法治知识融入博里农民画、车桥剪纸等文化民俗,创新法治文化行活动载体,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公共法律服务。优化安防环境。精准防控风险、有效压降案件、支撑城市运行、助力民生服务为目标,推动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与公安大数据中心融合建设,全面汇聚人口房屋、重点部位、行业场所、重点人群和民生需求等40个部门数据,打造区域社会治理最强大脑,构筑基层治理安全屏障。

弘扬温暖文化,厚植基层治理底色。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必然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周恩来家风家规等教育群众、熏陶群众、引导群众,绘就社会和谐新风尚。以传统文化沁润人心。充分利用淮安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从漂母的一饭之恩、吴鞠通的悬壶济世、梁红玉的家国情怀、关天培的民族大义等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精髓,凝聚群众共同价值取向,提高认可度和归属感,为融洽邻里关系、构筑温馨居住氛围奠定情感基础。以红色文化鼓舞人心。深挖本地红色资源,构建“2+8+N”红色教学网络,重点用好总理诞生地、新旅发源地两大优势,倾力打造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等8个现场教学主阵地,同步建立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等N个特色教学微阵地,组织文艺爱好者牵头,成立民间文艺团队,围绕政策宣传、移风易俗等主题,编演《海棠依旧》《新安旅行团》等文艺节目,定期举办文化节,形成红舞台党建品牌,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以家风文化凝聚人心。开展定家规、立家训、树家风活动,在深入学习周恩来十条家规、八互原则基础上,引导群众挖掘、提炼和订立自己的家训家规,把和谐友爱、崇德向善的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家庭家风家教中,广泛组织十大温暖人物”“温暖家庭”“温暖实事”“温暖瞬间等评选,在基层充分彰显家的温度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淮安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