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3-08-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周恒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江苏基层治理新实践,坚决扛起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使命,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对照走在前、做示范的要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建强基层组织功能为基础,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牵引,以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深度参与为抓手,以夯实基层智慧平台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更完善。深刻认识基层治理在党的执政基础、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中的功能定位。健全基层党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行党建+基层治理,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建立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抓管带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协调,网格党组织、物业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党组织良性互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落实省两办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升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事项的服务能力。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厘清乡镇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的权责边界,促进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衔接互动,完善村(居)民委员会自治架构,加强公共卫生、人民调解等下属委员会建设。建立党建群建联动机制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基层党委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发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平台作用,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广阔空间。

坚持多元善治,基层治理活力更强劲。认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基层治理的新要求,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保障基层群众自治权利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发动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搭建民主协商平台、深化村(居)务公开,强化村(居)务监督,对惠民政策落实、村级重要决策、三资管理等涉及社区公共利益和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通过居民议事会、理事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充分发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积极推行院落自治”“楼宇自治”“村民小组自治微自治方式,畅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推动法治建设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加强法治阵地建设,实现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有效覆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动网格化管理下沉到居住小区、企业单位,走进千家万户。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加强风险源头防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严防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弘扬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在基层落地,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村(居)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弘扬公序良俗,传导美德善行。营造人人皆可慈善氛围,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慈善信托等新业态,积极发展社区慈善基金。加快基层智慧治理步伐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服务平台,建设新型智慧社区,推动各类基础数据在社区网格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实现数据共享。加强要素和资源整合,构筑智慧社区治理与服务场景,显著提高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

聚焦民生服务,基层治理品质更优良。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努力促进民生共享,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面落实《江苏省十四五社区服务体系规划》,有序开展老旧小区的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社区下沉,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力争到2025年全省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达标率超过90%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乡镇(街道)和社区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和管理创新,实现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大力推行一门受理、一站式服务、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动线上政务服务和线下服务有效融合。提高便民生活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引导就业创业、卫生健康、养老育幼、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专业服务进入社区,配备购物、餐饮、文体、家政、物流配送等社区生活服务,加快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激发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参与社区便民服务的热情。加强重点人群关爱服务聚焦困难群体、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落细落实民生保障政策。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做好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确保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暖心监护。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推进社区助餐点建设。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及社区矫正人员服务,及时跟进落实心理疏导、教育帮扶等措施。

完善保障措施,基层治理支撑更坚实。建立并完善基层治理统筹协调机制,整体谋划基层治理工作,加强基层治理工作成效评估。为基层赋能减负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权责事项,从严控制面向基层的检查和创建示范活动。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减轻村级组织负担的意见,村级组织做好统计数据一套表、党建民生两本账、工作事项三项清单的落实落地,各职能部门不再将自身权责事项派交基层承担。保障基层治理投入完善乡镇(街道)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村(社区)运转经费和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省级每年投入引导资金用于社区建设,各地也积极落实专项经费,不断提升以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落实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规范城市三岗十八级及农村专职五级职级晋升和岗位薪酬制度,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大力实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工程,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在全省范围持续开展寻找最美社工活动。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开展社区治理试验区建设,总结南京仙林、苏州太仓等地经验,选树更多基层治理典型。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深化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作者系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