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就业这个最基本民生

发布时间:2023-11-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张宏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层面通盘考虑,要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今年前10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有力助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江苏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点、调研点和研究点,今年又被赋予了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要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这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新目标,把握就业是最基本民生新定位,落实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新要求,着力扩需求、优供给、提服务、强保障,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向好,加快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努力做到挑大梁、走在前、多作贡献。

坚持以法治化为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我们将以贯彻实施《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为契机,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全面强化。推动就业工作优先部署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就业工作摆上更加重要位置,建立定期听取汇报、研判形势、部署任务的制度机制,继续将其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高在高质量考核评估中的分值比重。加快《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进程,推动人大定期开展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政协开展就业工作专题协商,形成促进就业合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确定一批就业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推动就业政策优先制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产业、社会等政策的协同衔接,建立重大决策对就业影响评估、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等机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就业质量提升双向驱动、良性循环。实施产业促进、政策支撑、全民创业、重点帮扶、技能江苏、服务提升、权益保障和信用就业八大行动,全力打造高质量就业先行区。推动就业资金优先保障严格落实就业资金投入责任,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根据就业状况和工作目标,足额安排就业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消除地方财政零投入。加快优化就业资金支出结构,提高用于职业培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比重,推动就业资金使用由兜底保障型向促进提升型的根本转变。统筹用好就业补助、失业保险扩支、技能提升专账等各项资金,强化预算管理、执行监督、绩效评估等全过程监管,切实提高就业资金使用效益。

坚持以市场化为方向,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江苏有1400多万户市场主体,是就业增长的源头活水和预防失业的重要关口。我们将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发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聚焦助企纾困稳岗调整充实降、缓、返、补、贷等人社助企纾困政策,推动苏岗贷等稳就业金融产品扩面提标,并逐步将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纳入扶持范围,帮助各类市场主体降本减负、稳定岗位。聚焦重点群体筹岗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协同教育、民政、卫健、国资等部门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性岗位,协同科技、商务、工信等部门开发市场化优质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一线就业。服务农民工就业,协同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发涉农岗位,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大力培育劳务品牌,探索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渠道。服务城乡困难人员就业,创新公益性岗位供给机制,按需设岗、因人适岗、精准帮扶,开发更多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服务老龄人口就业,开发课后辅导、互助养老、照顾照护等轻体力岗位,将低龄老年人纳入工伤保险,鼓励引导有技术特长、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再就业。聚焦智改数转拓岗协同工信部门建立智改数转企业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掌握人力资源需求,在技工院校提前布局相关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帮助企业制定用工规划,提供员工招聘、技能培训等服务,开发更多技术技能型就业岗位和数字经济就业岗位,增添就业新动能。

坚持以一体化为突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层次创业、高技能就业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标志。我们将进一步破除惯性思维,树立大就业观念,推动就业与人才、培训等工作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努力实现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以人才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江苏高等教育发达,科研院所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将支持高校毕业生、博士后、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创业作为推动双创的优先目标,有效整合创业资源,打造创响江苏系列品牌,提供更具个性化、精准化的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强化就业贡献评价,把创造和带动就业规模质量作为人才项目评审举荐和人才载体遴选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形成以产业链吸引人才、以人才链引领创新、以创新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引导培训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构建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职工培训三合一大培训格局,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乡村工匠培育计划和重点群体专项技能培训计划,制定政府补贴性培训、政府购买急需紧缺工种等目录,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多元评价和机构信用管理等制度,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和服务供给。

坚持以数字化为牵引,提升就业治理能力。信息化、数字化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技术革命,对做好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健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就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信息化支撑建好用好全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对就业群体的全覆盖。全面动态反映就业总量、失业登记、重点群体、企业用工和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客观展现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发区、外资外贸、新就业形态等重点领域吸纳就业情况,开展分地区、分群体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监测,强化多维度就业形势分析研判。突出网格化管理加快推进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制定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目录和清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创新实施建设1000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职业指导员、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突出精细化服务建设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打造苏心聘移动服务新品牌,实现多平台贯通,做到一次注册、终身有效,一地登录、全省查询。加强部门数据比对、智能提取审核、主动推送发放,实现政策找企”“政策找人”“免申即享

(作者系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责任编辑:冷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