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与“报忧”

发布时间:2024-01-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徐春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12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特别指出:对工作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要及时客观全面反映上来,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对党员干部而言,只报喜、不报忧,是把报喜报忧置于对立面,掩耳盗铃、自我麻痹的做法,更是不敢担当、对党不忠的表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克服报喜报忧的狭隘思想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推崇向上”“向美,有的干部由此片面认为报喜是美,报忧是丑,报忧就是否定报喜。其实,报喜”“报忧本不矛盾,报喜是析成绩、展亮点,有利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报忧则是思问题、明堵点,有利于了解实情、科学决策。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价值关怀上都以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为根本目的。广大党员干部无论报喜还是报忧,都是对党忠诚老实、向党如实反映和报告情况的基本要求,不仅不应该感到为难,相反,更应该看到自己身边的问题和困难,并勇于主动上报、及时解决。掩耳盗铃式的只报喜、不报忧,不仅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麻烦,甚至还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要通过政治引领、正确政绩观教育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报喜”“报忧的重要性,自觉弘扬实事求是、不务虚功的优良作风,切实做到既要报喜、也要报忧。

完善报喜”“报忧看实绩的考评机制考核评价是风向标,也是指挥棒。考核评价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如果只重视报喜,对于干部是否如实报忧或攻坚克难解忧不予考量,就可能让考核陷入浓妆艳抹写成绩、弄虚作假报材料的窘境,甚至由此带来干得多考得差、干得少考得好的问题,进而让求真务实、担当作为成为空中楼阁。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在推动改革创新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对于的问题宁愿捂起来,也不愿主动说出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影响个人前途。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尤其需要充分发挥一线阅卷人作用,在延伸考评链条上持续发力,让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鲜明立起来。要探索实施干部一线考察评价机制,把是否如实报喜’‘报忧’”作为考核干部德才的重要指标,通过看项目、查实绩、听评价,对比分析、相互印证、综合研判,力求让敢说真话的得实惠、回避问题的靠边站

形成既报喜报忧的良好氛围宽松包容的社会氛围,无疑是干部既报喜也报忧的推进剂。尤其是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叠加中国式现代化这样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不可避免会遭遇挫折、麻烦,甚至出现失误,需要进一步构筑更多元、更包容的体制机制和舆论氛围,为揭短报忧、创新发展的干部增添底气和勇气。为此,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真话、报喜也报忧,以上率下,做好示范。要以推进容错机制落地生效为抓手,在情形细化、程序简化、渠道畅通、责任落实等方面予以改进完善。同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刊物、微博微信等各类平台,鼓励全社会对探索改革创新、执行急难险重任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的,从情感上给予理解、信任和支持,努力让敢讲真话、宽容失误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朱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