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家族式腐败”滋生的土壤

发布时间:2024-03-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刘 鑫    

家族式腐败是腐败治理中面临的顽疾,其背后往往存在着一条以血缘和姻缘为纽带的隐秘利益输送链,并对当地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产生巨大危害。

在一起家族式腐败的典型案例中,涉案干部时任某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他目无法纪,滥用职权,插手工程领域政府投资项目,违反招投标程序,买通其他竞标单位串标并让亲属的公司中标,从中非法牟利;他的儿子依靠他的权势,垄断当地建设领域渣土外运市场,所有区内在建项目均要向他的儿子输送好处才能正常进行渣土处置与回填。在当地,以该干部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其主要亲属纷纷参与,借其官威进行牟利的工程建设领域家族式腐败网,导致当地工程建设领域乱象丛生,极大扰乱了该地的营商环境。而该干部滥用职权,为所欲为,也极大破坏了当地的政治生态。

剖析家族式腐败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稳固性这类腐败主要参与者基本为干部的家属和直系亲属,因家族成员关系相对稳固,发生利益冲突的机会很小,且家族式腐败发生在干部权力掌控领域内,相对可控。所以一旦沾染,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会结成稳定的利益输送同盟。其次是隐蔽化行贿人受贿人往往不进行直接权钱交易,干部往往会借亲属之名开设影子公司从中牟取不法收入,或代之以借款、投资分红、房产交易优惠等方式进行套现。又因血缘或姻亲的纽带连接,涉案人员会互相掩护,订立攻守同盟对抗审查调查,更增加了发现问题的难度。最后是规模化因为具备成本低、动力足的属性,家族腐败具有掠夺财富的疯狂性,这类案件往往不但蚕食公共资金、公共资产,而且向侵吞资本、资源转变,有时甚至会垄断市场,扰乱市场秩序,破坏营商环境。

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是家族式腐败发生的直接原因。对领导干部亲属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惩治,也为家族式腐败滋生提供了土壤。

铲除家族式腐败,必须在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上做文章,坚决防止公权力成为家族利益变现的工具。首先建立领导干部家风常态化建设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家风正面清单制度,将其作为干部晋升提拔的重要考核因素;建立定期廉政家访制度,多维度了解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并将家属意见纳入干部日常考核和选拔任用;每逢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等关键节点,实行夫妻双方廉政承诺制度;常态化组织领导干部及家属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职务犯罪庭审现场教育等。其次完善有关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规定官员亲属的范围包括直系旁系血亲、直系旁系姻亲及其配偶等所有基于婚姻、血缘的亲属或拟制亲属(如合法领养的子女);按照级别越高、岗位越重要、权力越大、管理规定越严的原则,严格设置领导干部近亲属经商办企的禁止性限制性负面清单,对干部亲属的营利行为进行规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近亲属违规经商的一方退出机制等。再次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与家属共同惩治制度对领导干部亲属的违规行为加大力度进行严惩,如责令领导干部亲属退出所涉及的经营领域并没收其违规所得等。家族式腐败中涉腐亲属如同为公职人员的,按照公职人员违规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进行严惩,是中共党员的还应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的相应条款进行处分。

(作者单位:南京市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