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修行说“慎取”

发布时间:2024-03-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黄燕萍    
  儒家推崇“修齐治平”,随着儒者为官越来越普遍,儒家的一些优秀思想得到了较好发挥,比如在个人修身上强调“慎取”。孙承恩《文简集》中写道:“慎取与重然诺者,其诚信也。”“慎取”,意为不接受不正当的钱物。历史上有很多为官“慎取”的例子,包括慎取公款、慎取官物,甚至慎取俸禄等,可以成为为官之鉴。
  《资治通鉴》记载:五代时期后唐李存勖做晋王时,四处征战,将藩镇晋阳的所有军政大事都委托给监军使张承业。张承业在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去世后,受命辅助李存勖,一直忠心耿耿、勤勉为政,注重发展经济,积累粮草军备,并且在征税行法上对贵戚士民一视同仁,“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为晋王军队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使得晋王军队屡获大胜。李存勖为了感谢他,就在晋阳钱库办了场宴会。酒喝得高兴,李存勖让张承业的养子张继岌为父亲跳了个舞,按照当时规矩,张承业要当场给养子以酬谢,所谓“缠头”,于是,他就解下了自己的腰带,外加自己的马送给养子。这时,李存勖大声说:“和哥(指张继岌)年轻,正是花钱的时候,七哥(指张承业)您应该将这里钱库里的一个钱仓送给他才好,只给他一条腰带和一匹老马,太少了!”张承业立即回答:“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承业不敢以公物为私礼!”意思是说,我给养子跳舞的酬谢,都应该出自我的个人俸禄,这钱库里的钱是公家的,是大王您用来开疆拓土的军饷,我绝不能将所管理的公物当作私礼来送人情!
  北宋有很多名臣,杜衍即为其一。他居官清廉耿介,欧阳修的《归田录》中记载着杜衍的一段佳话。邓州蜡烛闻名天下,杜衍在担任邓州知州时,在官衙从来不使用价格昂贵的公家蜡烛,而是用烟多光暗、价格便宜的油灯照明。晚上,油灯一炷,荧然欲灭,昏昏暗暗中,作为地方最高长官的他依然能与客人相谈甚欢。
  《归田录》中还将杜衍与北宋另一位名臣寇准作了一个比较。寇准在杜衍之前也担任过邓州知州,他对住所照明极其讲究,特地改进过当地的蜡烛制作,官衙内都是点着制作精美的大蜡烛,“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连厕所里的蜡烛油,也是落在地上成堆,在官烛一项用度上就花费很大。从取用官物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杜衍和寇准的不同风格,这个细节也预兆了他们各自的不同结局,“二公皆为名臣……祁公(杜衍)寿考终吉,莱公(寇准)晚有南迁之祸……虽其不幸,亦可以为戒也。”见微知著,从怎样用蜡烛的生活小事上,就反映出官员是否谨慎自律的为官修行,也为其仕途走向埋下了伏笔。
  《石林燕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杜祁公(杜衍)居官清介,每请俸,必过初五。家人有前期误请者,公怒,即以付有司劾治。”杜衍的家人想提前帮其支取应得的俸禄,杜衍也绝不允许,可见其“慎取”之严格。
  北宋初期,地方官员普遍廉俭自律、公私分明。宋人朱弁的《曲洧旧闻》中有记载:“祖宗(指北宋前期君主)时,州郡虽有公库,而皆畏清议,守廉俭,非公会不敢过享,至有‘灭烛看家书’之语。”但是,北宋元丰时期之后,宋代官场妄取滥馈之风渐起,“厨传渐丰,馈饷滋盛,而于监司特厚”。此后,北宋政局逐渐奢靡紊乱,国力也一步步走向了衰败,内忧外患之下,最终北宋灭亡。可见,古代官场风气与古代王朝命运也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纪委)
   责任编辑:张李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