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4-03-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刘双双 刁璟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要求江苏“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前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手段。江苏作为科教大省、产业大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厚植新质生产力,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江苏科研院所实力雄厚,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是全国进行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有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政策保障有力。2020年12月,江苏制定“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机制,重点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2023年2月,江苏出台《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构建“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巩固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2023年6月,江苏印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部署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1650”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11月,江苏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先进的“10+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大量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产业基础雄厚。在41个工业门类中,江苏拥有40个,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前三。2023年,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居全国首位;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物联网等10个集群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科创板上市公司110家,均居全国首位。截至目前,全省已为4.3万家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规上工业企业免费诊断覆盖率近65%,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万个。
  科研优势明显。江苏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023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1.5件,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累计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9家,2023年1.9万件专利获得审批授权,占全国1/6;新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数量、示范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共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0多个、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140多个。明显的科研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和技术支撑。江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夯实创新技术支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决策、科研组织、成果转化进行全链条部署,完善重点领域的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完善科研诚信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协作模式,营造安全稳定的融通创新氛围。加快布局技术研发平台、技术转移转化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完善“政策+技术+场景”产业创新生态,促进科技、场景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形成技术应用的完整闭环。支持开展颠覆性、前瞻性、原创性的技术攻关,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上加大向新基建、工业级芯片等领域倾斜,加强对研发设计、中间实验、工程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聚焦产业发展重点,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在税收优惠、准入门槛、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及时满足企业诉求。针对一批共性技术问题,组织科研力量进行集中联合攻关,降低企业单打独斗的研发成本、时间成本、试错成本,为企业接续研发创造条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是连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应用的关键节点。要重点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促成“链主”企业的产生。针对部分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支持形成“链主企业提需求、中小企业给方案”的协同创新模式。以领军企业为主导,整合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形成由“链主”企业带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强科技创新专项扶持,全方位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数字化转型、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做强做精一批在细分领域技术领先的“小巨人”企业。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和领军企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等服务,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支持“链主”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同行企业加强联动,形成“企业+联盟”模式。通过领军企业委托订单形式,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提供应用场景,促成成果快速落地,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支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整体提升。
  夯实创新技术支撑。以建立科技普查制度、行业协会调研和领军企业报告等形式,摸清各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状况。针对具体“卡脖子”技术问题,支持领军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和各创新主体协同配合,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探索产学研深度互动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产学研有效协同、上中下游协作的创新联合体。以长三角为依托,强化创新协同与产业协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策源地。依托“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合作平台,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扩大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江苏有比较优势的物联网、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吸引发展相关产业的国家加入并形成产业协作联盟。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监测和保障机制,加强关键领域或关键环节零部件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制定备份方案和替代清单,根据发展需要落地关键备份项目。推动企业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通过政府强制采购、预留份额等方式,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统筹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标,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化技术,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围绕车间、工厂和新兴技术应用等制定企业诊断工作指引,提高传统产业生产率、增值服务和产品竞争力等,夯实产业根基。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省级融合集群试点,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紧密结合我省《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围绕第三代半导体、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领域进行研发部署,建立健全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导组织机制及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细化制定未来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及实施方案。着力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开辟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和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科联、南京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