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现代化建设的苏南探索

发布时间:2021-01-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宋林飞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考察江苏时提出,要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是对江苏工作的肯定与未来发展的定位。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准确把握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苏南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实践,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苏南十四五开局,要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更高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上发挥示范作用。

苏南现代化建设探索的主要进展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19年,苏南地区人均GDP达到2.43万美元,预计2020年苏南五市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以上。人均GDP2万美元的14个城市排名是:深圳29498美元(第一)、无锡26093美元(第二)、苏州26000美元(第三)、珠海25368美元(第四)、鄂尔多斯25088美元(第五)、南京24017美元(第六)、北京23773美元(第七)、上海22802美元(第八)、广州22676美元(第九)、常州22670美元(第十名)。其中,苏南占4席。

从工业化来看,苏南新型工业化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019年苏南五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7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其中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9.4%。苏州已成为全球八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制造等新兴产业为先导,2020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万亿元,超越上海和深圳而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从城镇化来看,2019年苏南五市城镇化率达到77%左右,领先全国17个百分点左右,领先江苏全省7个百分点左右,接近发达国家城镇化率80%的平均水平;南京城镇化率已达到83.2%

从社会现代化来看,2019年,苏南地区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3岁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岁左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3年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年左右。苏南地区已经形成城乡一体的养老、医保、低保全覆盖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

从民生现代化来看,2019年,苏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万元左右,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高2.1万元;苏南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万元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万元左右;苏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左右,比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2.61更为均衡。

从政治文明建设来看,苏南民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达80%以上,法治建设满意度、公众安全感达95%左右。

从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区来看,南京江宁区正在推进高质量产城融合;南京江北新区正在高质量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地标性产业;昆山正在创造性地保持全国百强县之首的综合实力;苏州工业园率先跨入人均GDP5万美元的最发达经济体门槛;江阴推进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溧阳加快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的副中心城市。这些地方分别先行先试,发挥示范作用。

苏南率先探索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费孝通先生当年在苏南调查时对苏南地区的领导说,你们是做模式的,我是写模式的。1983年,他提出了苏南模式,特别强调乡镇企业、小城镇、集体经济和致富农民等特征。经过近四十年发展,苏南模式已形成升级版。苏南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路子主要为自主创新引领、高新产业集群、开放合作示范、城乡一体表率、生态宜居导向、共同富裕追求。

自主创新引领。苏南是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密集之地,省、市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使创新资源转化为越来越强大的创新优势。2019年,苏南五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6%,较2014年提高0.5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7件,较2014年增长182.6%,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领先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2014年为基期,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指数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为115.79131.47150.88,保持总体快速上升态势。苏南五市全部为首批验收通过的国家创新型城市,4个县(市)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苏南已经成为全国创新生态最为良好、创新活动最为活跃、创新成果最为丰硕的区域之一。

高新产业集群。苏南五市将园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以产业集群、要素集约为目标,充分发挥新兴市场竞争主体的作用。苏南31个高新园区,是江苏经济的主要增长极。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资,苏南高新园区形成了一批现代产业集群,特别是具有先发优势的特色战略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聚集区。2019年,在全国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中,苏南五市有1.7万家,处在北京(2.5万家)、深圳(1.7万家)、上海(1.28万家)、广州(1.22万家)中间。苏南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全省总数的71.2%,较2014年增长195.3%。苏南自创区共遴选出独角兽高成长性企业13家、潜在独角兽高成长性企业113家、瞪羚企业454家。形成南京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无锡高新区物联网、常州高新区光伏、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及材料应用、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镇江高新区海工装备等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苏南高新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处于国内领先行列。

开放合作示范。乡镇企业是苏南模式的亮点,外向型经济是苏南现代化模式的亮点。2019年,江苏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43379.7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3.8%;苏南五市进出口5225亿美元,占江苏全省的83%,占全国的11.8%;苏州市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7.7%、占全省的比重为53.4%,外贸总值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位于上海、深圳、北京之后名列第4位;苏南实际利用外资156.3亿美元,占江苏全省的60%。苏南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苏州创新提升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南京、无锡开通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同时,积极培育进出口新动能,苏南各市在欧美、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新布局多家省级公共海外仓,拥有一批服务企业,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园区,扩大对外投资。

城乡一体表率。苏南城乡协调发展,不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而是城区与县域经济共同繁荣,成为全国百强县最密集的地区。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100强榜单中江苏占23席,其中苏南五市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居前4,太仓、宜兴列前8名。县域经济成为苏南的重要亮点。百强县之首昆山市2016年就拥有1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IT产业实现产值4918.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8.8%;江阴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8.0%78.5%。苏南已经形成城乡一体的养老、医保、低保全覆盖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苏南交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城乡统筹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南地区已经基本形成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生态宜居导向。苏南从农业社会的鱼米之乡转变为工业社会的宜居之地,主要得益于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苏南五市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市县政府组织开展治污减排攻坚战,在差异考核、财政奖惩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加强石化、化工、电子等重点行业的有机废气治理,在化工园区普及推广化工废气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在江苏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中,苏南地区拥有7个,占43.5%。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浦口区,无锡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常州市溧阳市、武进区,苏州市太仓市、吴江区、吴中区,镇江市丹徒区,苏州市相城区,南京市六合区,无锡市梁溪区,在2018年、2020年先后入选第一、二批江苏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

共同富裕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苏南走在最前列。在2019年全国地级以上行政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百强榜上,苏州位列第460109元)、南京位列第757630元)、无锡位列第1054847元)、常州位列第1949840元)、镇江位列第2944259元),市域差距1.361。在2019年度江苏各区县(97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中,苏南五市有22个县区居前22名(76772~54248元),其余17个县区居前23名到53名之中(52948~38863元)。苏南37个县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差距近2倍。苏南5市已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从202071日起,苏南各设区市最新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790元提至1045元,区域差距较小。

开创苏南率先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的新局面

苏南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存在一些短板与挑战,主要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链高端化不足,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有待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与生活质量有待提高。苏南十四五规划应以扬长补短为着力点,开创率先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的新局面。

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世界正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苏南科技创新纵向比大有进步,五市都成为创新型城市,但横向比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十四五期间,苏南要开启从跟随为主、引领为辅引领为主、跟随为辅的自主创新模式转变,企业要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产学研融合,强化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区域合作攻关,在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将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以强化内生增长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苏南要在扩大内需,促进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面先行先试,创造新的经验。要围绕培育强劲、健康、升温的消费市场,出台积极、放心、利民的消费政策,发挥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杠杆作用,全面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度扩内需。同时,要以经济高度开放性,建设以智能为核心的世界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基地,发展民营进出口贸易企业,更高质量建设境内外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构建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成就,是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以生存物质为核心的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后,以发展共享为重点的相对贫困问题仍然存在。构建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以国际通用做法为基础,并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实施供给侧扶贫政策,主要是激发相对贫困群体脱贫的内生动力机制,通过发展产业、技能培训帮助相对贫困人口参加生产与扩大就业。实施需求侧扶贫政策,主要是通过公共财政补贴货币或商品,促进私人消费,以及支持捐赠等社会扶贫举措。完善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是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路径。苏南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提高相对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水平,建立干预代际贫困传递的阻隔机制。苏南要进一步优化居民、政府与企业三者分配关系,率先形成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作者系常州大学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南京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