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机遇 提升江苏现代海洋产业水平

发布时间:2021-02-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刘 波    

省委书记娄勤俭去年10月在连云港、盐城调研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住用好重大发展机遇,按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系统谋划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色彰显的新路子,努力把沿海打造成为绿色产业集聚带、滨海特色城镇带和美丽生态风光带。十四五时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这要求江苏沿海地区不断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把握机遇,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提质增效。新时代的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十四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将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抢占高新技术研发制高点,在海洋装备、新能源和海水淡化等专用零部件制造上突破卡脖子的难题,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关注技术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创新链与生产链互相嵌套,破解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低端同质化难题。打通技术内循环障碍,加强区际间海洋科技创新合作,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高水平建设一批海洋重点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产业链技术能力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注重技术要素的市场改革,完善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创新、海洋人才与教育等产业发展辅助系统,健全海洋产业政策、区域合作机制、知识产权交易、海洋文化等产业发展环境支持系统,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条件;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接,进一步在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完善科技兴海的扶持政策,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强化陆海统筹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打破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统筹江苏沿海地区的要素禀赋特征及不同海洋产业的属性特征,注重不同海洋产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产业间相互争夺或挤占资源等现象。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动策应海洋经济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绿色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引导海洋养殖产业、海洋捕捞业从黄水走向蓝水,建设蓝色粮仓海洋牧场;推动海工装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提升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综合水平,推进海洋新能源开发设备重点的研发和项目建设,增强海洋生物及医药产业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支柱企业,推动新动能茁壮成长;做好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文化、服务功能区大文章,不断激发新的服务业增长点,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以全产业链和产品链为抓手,不断强链补链,通过创新驱动、品牌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海洋产业价值链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海洋产业体系的聚集度和融合性。

培育数字化生态赋能海洋产业体系构建。数字化发展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要成为江苏沿海地区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方式。推动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通过大数据全面改造传统海洋渔业和海洋捕捞业,积极开展智能养殖”“数字交易试点示范,以创建智慧渔业和现代渔港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打造国家级智慧渔港和海洋牧场。以壮大发展海洋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数字技术+先进制造示范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装备修造、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海洋特色产业园区数字化水平,打造未来智造产业和数字经济集聚高地。推进海洋第三产业数字重塑,积极搭建港口物流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拓展港口航运服务、商贸、信息、金融等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涉海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平台建设,培育发展海洋物联网、海洋信息服务和海洋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打造海陆联动的大数据服务产业体系。

突出绿色低碳构建生态经济体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的转变,加快发展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低碳的海洋产业体系;坚持高标准、生态化建设江苏沿海地区产业项目,以创新网络扩张系统为战略支点,构建海洋全生态链发展模式。提升生态惠民成效,以富民利民为主线,加强海岸线管理,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切实解决港口、城镇和产业在资源空间、功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问题;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海洋重要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健全陆海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实现陆海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节能减排政策有效衔接;加快完善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与实施绿色海洋经济统计制度,逐步实施市级绿色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将绿色海洋经济作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重视改善民生,妥善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百姓生活的关系,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江苏沿海经济带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助力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建设高质量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需要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促进经济循环高效顺畅。拓宽双循环空间,以通州湾建设为核心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为抓手打造国际物流中心,以江苏沿海中心城市为平台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以中韩产业园、江苏自贸区为载体,开启更高能级的开放之门,高标准塑造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开启国际知名旅游胜地之门,发挥江海兼具的独特优势,开启江海联动之门,策应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开启河海协同之门。夯实双循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海洋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优势,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推动江苏沿海产业与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互补错位发展,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发展能力,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服务化和智能化水平。优化双循环通道,以产业链为纽带,发挥陆、海、江、河经济带的网络效应,拓展陆海统筹、南北互动、东西互联的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快大通道、大港口、大枢纽、大网络建设,打造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提升江苏沿海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强化港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港口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产业对港口的支撑作用,统筹有序地推进江苏沿海经济带与港口腹地的协调发展。

(作者系江苏沿海发展智库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